產業多元發展 城鄉齊頭並進

——桂林市城鄉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掃描

2020年08月03日09:09  來源:廣西日報
 
原標題:產業多元發展 城鄉齊頭並進

仲夏,永福縣一條剛建成的400米嶄新步道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兩頭分別牽起羅錦鎮崇山村的成片古民居和田園綜合體觀景平台。這個曾經設施落后、環境臟亂、產業單一的“十三五”貧困村又多了一條“致富路”。

“我在古民居引進的招商公司當保安,每月有2500元收入,同時還在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務工,又多收1000多元。老婆在桂林務工,加上種植柑橘和土地、老屋流轉的收入,每年能有10萬元收入。”崇山村脫貧戶李傳君對“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道組的記者說,“現在村子越來越美,日子越來越好,大家對小康生活的心氣神也越來越足。”

近年來,桂林市堅持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總要求,統籌實施國家戰略,推進工業振興和鄉村振興,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奮力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城市轉型升級

群眾更加幸福

7月22日,總建筑面積27426平方米的桂林旅游文化中心漓江歌劇院封頂,與東西巷·逍遙樓、象鼻山遙相呼應,形成“三足鼎立”的景觀格局,桂林又一個與國際旅游名城相匹配的城市文化新地標誕生。

“劇院今年底投入使用后,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將再添一顆璀璨明珠。”桂林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新生街是有名的棚戶區,到處亂搭亂建,和美麗的漓江實在不協調。”在附近住了幾十年的陳淑英告訴記者,“以后這裡有劇院、有景點,一下就‘高大上’了,不光外地游客玩得更好,我和老姐妹們看表演也方便了。”

這幾年,桂林圍繞打造品位休閑之都的目標,堅持老城做減法、新區做加法,著力構建新的城市框架,推動老城新區統一規劃、綜合平衡、聯動發展,不斷推動城市轉型升級,提升廣大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

新區建設駛入快車道。四通八達的城市路網正在延伸,創業大廈、“一院兩館”、吾悅廣場等一批地標式建筑星羅棋布﹔新國際會展中心、北區水系及景觀綠化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臨桂新區迎來了井噴式發展,有效破解桂林面臨的城市發展難題。

老城區不斷完善提升。“牆壁粉刷后干淨如新,下雨天路過再不用擔心牆皮掉下來了。”近日,麗君中路17號1單元樓原本破舊斑駁的牆面粉飾一新,“百衲衣”變成了“新衣裳”,附近居民豎起大拇指點贊。桂林陸續開展或完成了漓江橋擴建工程、城市道路“白改黑”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尤其是去年以來,八一橋改擴建工程建成通車,塔山、和平等漓江城市段兩岸片區改造提升加快推進,城市業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今年數百個城中村和無物業小區改造完畢,告別雜亂無章的“大雜院”狀態,老城疏解提升再上新台階。

產業融合發展

城鄉協調推進

7月中旬,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千億元產業園廠房(二期)及配套宿舍工程如期封頂。2019年8月16日,總投資60億元的桂林深科技項目一期投產、二期開工建設,“桂林造”第一部智能手機下線。該項目一期年產手機達2500萬台﹔二期建成后,年產手機將達6000萬台。深科技一名高管表示:“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與桂林環保、綠色的發展定位高度契合,相信我們項目落戶桂林大有作為。”

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潛力、最大空間在工業。

桂林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全力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2019年,出台“工業振興三年行動方案”和“支持工業企業發展十八條”等政策措施。今年上半年,桂林17項重點項目建設完成59.68億元,佔年度計劃46.7%,其中11個是工業項目。引進的深圳華誼智測整體搬遷項目一期正開工建設,啟動年產500萬套的手機構件項目建設﹔桂林平鋼年產120萬噸煉鋼及軋鋼生產線技改項目竣工投產,年產鋼材120萬噸,填補了廣西無高強度特種鋼材市場的空白。

鄉村振興和工業振興一起,構成桂林產業騰飛的雙翼。桂林加快打造提升糧食、柑橘、特色水果、蔬菜、中草藥、優質家畜等6個超100億元產業集群,食用菌、優質家禽、特色經濟林等3個20億元產業集群。一批高標准、高質量的田園綜合體,成為桂林農業產業升級、農村價值釋放、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載體和新動能。

桃花江畔,山水田園間,一條旅游綠道旖旎蜿蜒,秀峰區的“詩意桃花灣”田園綜合體如一幅美麗畫卷在採訪組的記者們面前徐徐展開。

秀峰區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在田園文化和鄉土文化上做文章,打造出一個包含農、林、漁、餐飲、酒店、旅游等行業的三產融合、城鄉復合的田園綜合體。今年上半年,“詩意桃花灣”就接待國內游客133.7萬人次。來自陝西的游客黃先生被地道的桂林民俗和山水風情深深打動,“在這裡零距離體驗鄉村風情,度假、游玩都很合適,桂林名不虛傳!”

村民於初玉告訴記者,綜合田園體所在的“蘆笛三村”改造后,他們將門面、房屋出租后收入可觀,有的與外來老板合伙當股東,或者干脆自己當老板,“很多人的年收入由以前的不足萬元增加到現在的5萬元以上,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了。”

通過打造“詩意桃花灣”等田園綜合體,桂林將一個個分散的家庭式的“盆景”連成美麗的風景線。在7月10日的桂林市鄉村振興現場推進大會上,桂林宣布該市第一批17個田園綜合體計劃建設項目640個,已建成(竣工)項目568個,投資完成率85.7%。

生態文化相融

群眾齊奔小康

6月1日,桂林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桂林市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從8月1日起實施,進一步助推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

聚焦生態文化建設,山水風韻更加彰顯。桂林加速推進漓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漓江活動壅水科學試驗項目二期主體完工,水質保持優良,枯水期生態、景觀及通航條件得到改善﹔持續推進伏龍洲等洲島及漓江岸線生態修復﹔興坪、草坪、楊堤等旅游碼頭完成改造提升。

一城文化滿城綠。2019年,桂林克服重重困難,如期完成湘江戰役紅軍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工作和紀念設施建設,並成立桂林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持續唱響歷史文化保護利用“三部曲”,靈渠展示中心建成開放,靖江王陵遺址數字化博物館等項目順利推進,文化軟實力加快提升。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資源縣中峰鎮引進多個景區項目發展,不僅有效吸納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更帶領全鎮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該鎮大庄田村脫貧戶何映紅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她說:“這比以前在外面打工輕鬆多了,還能在家照顧孩子的學習,感覺生活很幸福,奔小康更有信心了。”

經過4年多的脫貧攻堅戰,桂林全市累計實現26.98萬人、459個貧困村、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在全區扶貧開發成效考核中連續兩年獲評“綜合評價好”等次。“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桂林市市長秦春成表示,將強化規劃、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銜接,創新銜接載體,走出具有特色的桂林鄉村振興之路。(記者 李 耿 通訊員 劉 倩)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