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書記”走出來的脫貧致富路

——記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派駐百色靖西市祿峒鎮懷利村第一書記何榮

2020年07月04日19:46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跟著盤龍繞山走,油果舞起迎客手。開山劈出致富路,脫貧摘帽在前頭。”這首懸挂在村委會議室牆上的產業詩,字體清雋秀逸,常常被村民們津津樂道,每逢外村人問起這幅字畫的來由,他們都會很自豪的說:“這幅字畫是我們‘拐杖書記’寫的,自從他來了之后,我們村的對聯他都全包了。”邊說邊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村民口中的這位“拐杖書記”,就是2018年3月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派駐百色市靖西市祿峒鎮懷利村擔任第一書記的何榮。在駐村的兩年多時間裡,他拄著拐杖,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

“拐杖書記”何榮。覃連紅攝

初到懷利村,村民們都對這個新到任的第一書記表示懷疑,“這個新來的第一書記煙酒不沾,能做什麼?”何榮聽到村民這樣的話,激起了他心裡的那股“倔脾氣”。為了快速拉近與村民的距離,他每天晚飯后主動到農戶家裡聊天嘮家常,村民們喝酒,他就自備茶水。一段時間下來,他很快就和農戶們打成了一片。

“懷利村土地資源肥沃,水源豐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貧困?”何榮想不明白。上任后,何榮開始著手他的入戶計劃,由於懷利村多以山地丘陵和石山為主,特別是山裡的羊腸小道不好走,為了方便,何榮便自備一根登山杖,開始馬不停蹄地深入各村屯走訪農戶,傾聽群眾的呼聲,翻山越嶺到田間地頭去實地考察。有村民打趣道:“何書記,你好好的一個人,干嘛老是拄著根拐杖走路啊?”何榮笑著說:“老鄉啊!我這三條腿走路走得更快啊!”也是從這時候開始,何榮便多了一個綽號“拐杖書記”。

經過一番實地調研,何榮終於發現農民貧困的根源,一是大面積耕地丟荒,沒人種植﹔二是農民隻種水稻、玉米、雜糧雜豆等常規農作物﹔三是交通不便,沒有一條可以行車的道路。

園林專業的何榮決定利用自身專業知識打破僵局,扭轉局面,利用懷利村得天獨厚的自然土地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制定出適合懷利村脫貧致富的“3+1+1”優勢特色產業計劃,將種桑養蠶、種植柑橘、種植優質水稻和養豬定位為懷利村“三種一養”,外加老樹油茶產業。何榮的想法得到了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員的認同,同時邀請了后援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團隊到村裡進行調研指導,專家們充分肯定了他的發展思路,建議好好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何榮(左一)在田間察看桑苗長勢。覃連紅攝

選准了方向,何榮擼起袖子馬上干,主動與靖西市有關部門、祿峒鎮黨委政府對接,並得到大力支持。2018年5月,在何榮的推動下,懷利村成立了靖西懷利惠民種養專業合作社,注冊“潭龍山”優勢特色農副產品商標,把村裡的農產品統一包裝走向市場。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何才能帶動農民發展“3+1+1”的特色產業呢?這又給何榮帶來又一大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何榮充分利用他的黨建工作經驗,大膽嘗試抓黨建促脫貧,利用黨員示范帶頭,培育種桑養蠶黨員示范戶,利用村支書30畝沃柑園建立柑橘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通過示范戶+示范基地,發展種桑養蠶和種植柑橘。多次邀請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桑蠶、果樹專業技術團隊到示范基地進行技術指導。2018年,懷利村桑蠶示范戶數錢數到偷笑,年收入近10萬元。柑橘示范基地的柑橘果樹挂滿了橙紅可人的碩果。村支書覃甫杰笑得合不攏嘴,豎起大拇指說:“我們的‘拐杖書記’非常厲害,在他的帶領下,明年我們懷利村肯定能脫貧摘帽。”一開始還抱著觀望態度的村民,都不約而同開山種桑、種柑橘。2019年初,懷利村的桑園面積由2018年初的500畝增加到1500畝,果園面積由2018年初的300畝增加到近1000畝,種桑養蠶戶76戶,其中貧困戶35戶﹔柑橘種植戶176戶,其中貧困戶96戶。全村141戶貧困戶通過種桑養蠶和種柑橘實現脫貧摘帽走向致富。種桑養蠶和種植柑橘不但給懷利村帶來經濟效益,還輻射到周邊的其他村屯。

貧困戶通過發展種桑養蠶脫貧致富。覃連紅攝

要致富先修路。產業有了,但大山裡的運輸又是問題所在。要修路就要征用部分農戶的田地,有些還需要挖掉農戶的果樹,雖說是有補償,但是部分農戶就不樂意,村支書多次動員都沒用。為了得到農戶們的集體支持,何榮又拄著拐杖去各屯,請屯裡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做通農戶的思想工作。得到農戶們的支持,資金的問題又來了,何榮又奔走於祿峒鎮黨委、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之間,爭取資金上的扶持。在何榮的努力下,2018—2019年修建6條共18.6公裡的機耕產業路,1條水泥硬化產業路。路通了,村民的生活更美了,有村民夸贊說:“‘拐杖書記’是我們村的福星,以前我們從山裡出來最少要2個小時,現在開車十來二十分鐘就到家了!”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2019年底,懷利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萬多元,貧困發生率從17.2%下降到1.93%,實現了整村順利脫貧摘帽。為了慶祝脫貧,何榮即興在村頭寫下了一首產業路的順口溜,並裝裱好挂在了村委會議室。如今何榮已經從當初那個不受村民待見的“書生”變成了家家戶戶都 “搶著”拉入戶的“紅人”,村民都喜歡叫上他,邀請他到家裡吃飯,喝茶聊聊天。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何榮說:“懷利村雖然脫貧了,但是還不能懈怠,我要繼續發揮好第一書記的作用,帶領村民們探索產業興旺的路子,走向鄉村振興!”(胡旭恆、王功孝)

(責編:王功孝、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