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測得38℃高溫,屬常態嗎?

2020年06月24日09:29  來源:科技日報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道,當地時間6月20日,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測得38℃高溫,打破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紀錄。

消息一出,人們心中惴惴,災難電影《2012》描繪的那種洪水滔天的世界末日景象難道就要來到了嗎?

局部高溫並非常態

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台高級工程師戴雲偉明確回應:“維爾霍揚斯克錄得38℃高溫只是偶發,並不是常態。而由於不是常態,故北極地區生態也不會因此發生驟然的改變,這是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局地極端天氣現象。”

換言之,氣候變化屬於人類議題、國際課題,其參與主體隻能是國家與國際組織。

全球變暖經過幾十年的媒體熱議,也成百姓日常議論的話題。但氣候變化實際上是個多維度、長時限、大空間的超宏觀題目,與某個地區乃至某些國家都不會直接關聯。

人類已經普遍認識到了氣候問題的全球性、重要性和嚴峻性,但要想在短時間、低維度、小尺度內解決氣候問題及其衍生的局部高溫、極端災害乃至生態危機,都隻能是痴心妄想。

高緯度地區對氣候變化更敏感

維爾霍揚斯克鎮在莫斯科東北方向約4700公裡處。這裡約有1300名居民,從莫斯科前往當地需要轉乘多趟航班,花費近2天時間。這樣一個地廣人稀的小鎮測得的38℃高溫究竟意味著什麼?

戴雲偉認為,這要結合歷史和現實來看。

他解釋道:從歷史角度來看,吉尼斯世界紀錄曾經認証維爾霍揚斯克鎮出現過最極端的溫差,當地最低曾測得零下68℃的極端低溫,但最高溫也有37℃,相對溫差105℃。這樣看起來,最高溫度從37℃到38℃似乎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反過來講,今年冬天倘若再測得零下69℃的低溫,也不說明質的轉變。“由於這次的38℃只是偶發現象,並不具有線性推演和常態性質,有把握地說,當地出現今年38℃,明年39℃,后年41℃的遞進演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戴雲偉同時強調,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高緯度等敏感地區受到影響要明顯高於低緯度區域,維爾霍揚斯克鎮位於北極圈內,就是受影響的一個典型。

急需更多綜合監測和研究

盡管當地不會溫度連年上升,但北極圈內其他國家地區近年來也均測得歷史極值高溫,北極地區海冰大量融化,多年凍土開融,森林大火頻率增加。這些自然現象會給人類帶來哪些深遠影響,目前都處在精密監測和研究當中。

和以光年計算的天文單位相比,氣候變化至少要綜合比較百萬年來的數據。戴雲偉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例如某個地區治安變壞,我們隻能預計該地區搶劫案件將大量發生,但並不能准確預知某年某月某日幾時幾分,在哪個具體地址某人遭受搶劫。”

現在地球氣候均衡的“治安”被“氣候變暖”所惡化,“那麼這種惡化帶來的后果究竟會在什麼時刻、給哪些國家地區帶來何種災難后果,目前仍是急需研究的課題。”

戴雲偉認為,地球也像人的身體一樣,有其自身小循環和宇宙間的大循環,大體遵循一定規律,也有四時節氣和陰晴圓缺的變化。“從氣候變化的全球循環考慮,目前已建立的科學預測模型尚需時間的檢驗”。

需要指出的是,氣候變化帶來的也並非全都是壞事。

例如北極海冰融化對北極航道開發就有一定吸引力,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北極圈國家長年凍土區的開放開發也得以提上議事日程。

戴雲偉補充道,“當然,北極地區開發同樣是一個全新議題,需要包括北極圈國家和近北極圈國家在內全世界的關注和智慧,下好先手棋,盡最大可能減緩相應負面影響。”

要適應氣候變化,但不能坐以待斃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我們再也不能坐以待斃,人類應該採取措施去適應和減緩其變化。

戴雲偉給出幾點建議——

首先,要適應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隨著氣候的異常變化,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進一步加劇,水資源利用效率下降,水資源利用成本上升。而且,洪澇、干旱和水環境惡化問題,也會隨全球變暖而日趨嚴重。因此,必須盡快制定適應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影響的對策。

其次,要適應氣候變化對海岸帶的影響。由全球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嚴重影響海岸帶生態系統、生物資源和海岸帶環境,同時還將使洪澇災害加重。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需要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參與,不斷加強對海平面上升的監測和預警。修建壩堤等防護工程設施,制定生態系統保護措施。制定適合全球發展的可持續戰略。

最后,要關注地球三極變化的影響。北極、南極和中國的青藏高原均屬於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而這三極的變化將反過來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循環。地球不需要人類的拯救,人類所做的所有努力,只是為了拯救人類,為自身謀求一條環保、生態、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戴雲偉最后認為,“維爾霍揚斯克錄得38℃高溫的新聞很好,這給全人類提了個醒:注重生態、保護環境,關心氣候變化。畢竟,人類隻有一個地球!”(記者 李釗)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