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穩投資又能惠民生,既利當前又利長遠

重大工程,關鍵時刻挑大梁(產經觀察·“兩新一重”怎麼干③)

本報記者 劉志強 丁怡婷

2020年06月24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重大工程,關鍵時刻挑大梁(產經觀察·“兩新一重”怎麼干③)

南海之濱,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在伶仃洋海面下40米順利安裝,與西人工島實現成功對接﹔中原大地,引江濟淮水利工程實現投資和建設任務提前雙過半,建成后將惠及安徽、河南兩省5000多萬人口﹔西南腹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1號塔台封頂……初夏時節,一項項重大工程進展順利、喜訊連連。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擴大有效投資工作時提出,“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作為“兩新一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大工程建設應如何加強,讓有效投資持續落地?記者進行了採訪。

建設正酣

鐵路、公路、機場、水利、能源等領域重大工程建設多點發力

烈日炎炎、沙丘起伏,6台大型推土機在廣袤沙海中一字排開、來回穿梭,將一座座“沙山”夷為平地。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上,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項目已進入最后攻堅階段。

“尉且公路是烏尉公路包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正爭分奪秒推通剩余120萬方‘沙山’,確保9月底10月初實現路基貫通。”中交新疆交通投資公司總經理劉洪波介紹,自3月初復工至今,已有1600多台設備陸續進場,整個烏尉公路包項目已完成投資超16億元。“重大工程關注度高、影響面廣,容不得懈怠馬虎。我們一定要確保進度,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視線轉向八桂大地。在廣西桂平市,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剛通過今年首場洪水考驗,又迎來火熱的建設高潮。在黔江副壩,工人們正忙著進行混凝土面板澆筑。中國能建葛洲壩一公司的現場經理裴佩介紹,工程的船閘試通航已通過驗收,項目部正加班加點,爭取早日完成全長1073米的黔江副壩工程。

在鐵路、公路、機場、水利、能源等領域,重大工程建設的繁忙景象,正在大江南北不斷上演:5月30日,隨著最后一根長鋼結構杆件合龍,京沈高鐵星火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為年底達到通車條件奠定了基礎﹔6月11日,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工程全線貫通,標志著世界首座300米級低熱水泥混凝土特高拱壩主體工程完工﹔6月11日,由南方電網投資建設的世界首個±500千伏三端直流工程——雲貴互聯通道工程順利竣工,比計劃時間提前19天投產。

加大沿江高鐵、沿海高鐵項目建設力度﹔加快重點城市群、都市圈城際和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進度,新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重大工程建設將扎實推進、值得期待。

“經過長期快速發展,我國基礎設施特別是支撐經濟運行的骨干網絡已經初步形成。但是在一些地區特別是西部、山區,基礎設施短板仍然較多,需要盡快補上。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地、推進新型城鎮化、更好滿足民生需求,也都需要我們加快基建投資。”國研中心宏觀部第一研究室副主任雷瀟雨說。

作用重要

有利於對經濟產生直接拉動和間接帶動,有利於穩定就業、改善民生

建設重大工程,年年都在推進,今年有何不同?

“當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強,國內部分行業也面臨需求不足。在出口、消費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的情況下,我們更加需要發揮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其中最直接、最有效、最有把握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國研中心產業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表示。採訪中,不少專家均認為,當前嚴峻復雜的形勢更加凸顯出基建特別是重大工程建設對發展的重要作用。

——重大工程投資體量大、涉及領域廣,直接拉動力、間接帶動力都很強。

“全線直接參建單位達42家,其他間接參建單位達150多家。”劉洪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烏尉公路包項目總投資約761億元,估算需要121萬噸鋼材、487萬噸水泥、4431萬噸砂石料等,採購金額約147億元,“其中不少原材料來自當地企業,產業跟著項目動起來,經濟自然發展起來。”

重大工程直接拉動力強,能在穩增長中挑大梁。研究顯示,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資1000億元可以帶動GDP增長0.15個百分點,當前超1萬億元的在建水利工程投資規模,意味著在建設周期內總共可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以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所研究員劉立峰認為,相比“鐵公機”等傳統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投資體量相對較小,短期內尚無法完全替代傳統基建的拉動作用,“當前,應當抓住有利時機,推動謀劃一批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大工程項目。”

重大工程間接帶動力強,能在關鍵時刻當龍頭。“重大工程周期長、覆蓋面廣、吸納投資大、產業鏈長,能有效帶動原材料需求和相關產業發展。”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舉例說,水利工程不僅能帶動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需求,完工后還能促進清潔能源、航運、現代農業等的發展。

——重大工程戰線長、崗位多,有利於穩定就業。

在雲南大(理)臨(滄)鐵路紅豆山隧道,1500多名建設者正日夜奮戰,農民工張學軍在新崗位上干得很起勁。受疫情影響,往年春節后出門打工的計劃無法實現,有一技之長的張學軍看到大臨鐵路招工信息,決定來隧道的掌子面工作,“每個月9000多元,我很滿意!”

據高盛研究估算,交通投資等傳統基建行業的勞動密集度高於新基建等其他行業。基於每單位GDP產出,傳統基建行業(以建筑業為例)可比新基建行業(以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為例)多2.6倍的用工。

此外,與制造業、服務業相比,重大工程所屬的建筑業在組織生產時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能在各行各業中較早復工復產。比如,截至3月5日,鐵路在建項目的復工率達到77.8%,公路、水路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在建項目復工率達到68.2%﹔截至4月28日,625個重點在建交通項目已復工620個,復工率達到99.2%。

——重大工程意義重大、影響廣泛,能夠有效助力發展、改善民生。

“從和靜縣拉一車羊去烏魯木齊,需要開車近10小時。將來烏尉高速通了,路上隻用兩個多小時,太方便了!”經營牛羊肉生意的商人布倫加甫滿心期盼著烏尉高速的貫通。

“重大工程建成后,既能補足短板、釋放紅利,助推一個地區步入發展快車道,也能直接改善老百姓的出行、飲水、用電等方面體驗,可謂一舉多得。”魏際剛認為,不少重大工程是遲干早干都要干的項目,“既能在短期內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能帶來長期回報,應當適當加快建設。”

綜合施策

精准發力、提升投資有效性,完善政策、激發社會資本積極性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增加的情況下,如何建設重大工程?專家認為,一方面要精准施策、提升投資有效性,另一方面要發揮合力、激發社會投資積極性。

規劃先行,提升投資的精准性有效性。

“預算盤子有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優先解決燃眉之急,把有限的資金用好。”白景明建議,從項目規劃到推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促進全生命周期的規范高效運營,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要問責、低效多壓減、有效多安排”。魏際剛認為,在謀劃重大工程建設時,既要避免重復建設、結構失衡,又要補齊短板、提升發展質量效益,“要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重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

優化服務,加快投資落地和項目推進的速度。

“對需要報批的重大工程項目,要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前期論証﹔對正在審批核准的項目,要最大限度簡化審批程序,大幅縮減審批時間﹔對已經審批核准尚未開工的重大工程項目,要抓緊落實建設條件,確保及時開工。” 劉立峰認為,為應對疫情影響,我們需要採取更加務實的舉措,為項目投資創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要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強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並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繼續加大金融支持。”

暢通機制,激發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6月5日凌晨,我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高鐵——杭紹台鐵路首座轉體連續梁成功轉體。截至5月底,作為國內首批8個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示范項目之一,杭紹台鐵路已累計完成投資253.11億元,佔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總投資的60.9%。

受訪專家普遍表示,建設重大工程應由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力量多方發力、合力完成,當前政府部門應加快優化投資環境、更好吸引社會資本。

“有的工程項目短期內收益偏低、成本回收周期較長,使部分民企參與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時多了些顧慮。”雷瀟雨認為,未來應加快完善體制機制,更好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比如優化項目設計,拿出更多收益相對較高、吸引力較強的項目﹔又如創新融資方式,將PPP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等結合起來,發揮政策合力﹔再如合理調整價格機制,以增強項目盈利能力、形成良性循環。”

《人民日報》( 2020年06月24日 18 版)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