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發展特色產業助民脫貧致富

【查看原圖】
——記浦北縣福旺鎮六合村駐村第一書記韋祖榮
圖為韋祖榮(右二)為貧困戶發放生產物資。吳達立攝
圖為韋祖榮(右二)為貧困戶發放生產物資。吳達立攝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0年06月19日10:25

人民網浦北6月19日電 “韋書記我要種5畝,幫我報上去吧。”韋祖榮到貧困戶馮慶光家,成功動員其種植5畝水稻。“自己不用花錢買谷種和化肥,5畝下來還可以申請4000多元的產業獎補,收成后合作社再保價回收,兩季水稻下來,最少也有2萬多元的收入,這筆賬怎麼算,都劃算!”馮慶光把賬算明朗了,底氣也足了。

韋祖榮,2018年3月受組織選派到浦北縣福旺鎮六合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率先垂范、腳踏實地、廉潔自律、心糸群眾、致力於全村脫貧攻堅。與貧困戶共同探討脫貧致富的路子,鼓勵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通過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造血式”扶貧,開啟“致富門”

“我家裡種田,有稻谷和米糠,也有養雞的地方,6個月后把雞賣了,收入就有了。”貧困戶勞祖軍高興地說。

韋祖榮剛到六合村時,用了近2個月時間,遍訪了全村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了解全村的產業發展現狀、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等情況,並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因戶施策,發放雞苗或豬苗,並為其拓寬銷售途徑,解決貧困戶難以承受市場風險的后顧之憂。此外,六合村致富能人還在為貧困戶傳授養殖技術,提振貧困戶脫貧的信心和決心。

為用好用活扶貧政策和資金,助力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脫貧致富,經韋祖榮與工作隊員多次入戶摸底核查,精准制定了貧困戶的幫扶計劃,通過“造血式”幫扶,為貧困戶開啟“致富門”。

“今年我們計劃全村種植優質稻3000畝,輻射帶動45戶貧困戶種植1000畝。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5000元。”韋祖榮介紹說,該項目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主要發展優質稻和馬鈴薯輪種,早造和晚造種植優質水稻,收割晚稻后種植馬鈴薯,次年3月份採收完馬鈴薯后又開始種植早造,爭取做到全年田不閑的工作安排。六合村集體經濟也是這樣安排的,在剛採收完的村集體種植的馬鈴薯銷售后,村集體將有約5000元的純收入。同時合作社免費為種植戶提供優質種子,稻谷收成后,50%留種植戶自用,50%由合作社回收,價格不低於當年的市場價,鼓勵農民多產多銷。

用韋祖榮的話說,發展這個項目就是為了貧困群眾抱團發展,要讓每一個“參團”貧困戶在致富路上有產業、有收入、有奔頭。兩年多來,經過韋祖榮努力,六合村共完成了33戶貧困戶120人的脫貧摘帽,把貧困發生率降到了0.08%。

因地制宜,壯大集體經濟

針對六合村的實際情況,韋祖榮提出以群眾長期得到實惠為宗旨,帶領黨員干部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他說干就干,立即召集貧困戶以及村民代表、經濟能人開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征求民主意見建議。經村委班子研究決定,優先發展村集體經濟。

經多次和浦北縣綠源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溝通商談,釆取了“合作社十基地十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建立六合村富硒水稻種植示范基地,由合作社統一提供優質谷種、化肥、技術指導和濕稻谷保價回收等服務,在村委塘田村至西沖村公路兩邊,與農戶共同發展1000畝的連片富硒水稻種植基地,同時解決了村民早晚稻谷銷售的后顧之憂,增加村民的收入。兩年來,貧困戶因種植早晚稻共獲得以獎代補資金達到33萬元。村集體通過收取管理費,也獲得每年8000元的收入。合作社通過收購濕稻谷,烘干加工,創立品牌銷售,也賺到了利潤,達到了三方的長期受益和共贏。

2018年和2019年,六合村集體通過發展富硒水稻種植示范基地收入、整合產業扶持資金入股分紅、量化帶資入股項目、水庫出租、管理費收入等,收入從39830元上升到89210元,預計到2020年底,村集體收入將超過100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走向了良性的發展道路。

精准施策,夯實脫貧基礎

兩年多來,韋祖榮積極帶領六合村黨員群眾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脫貧攻堅力度。爭取到了市聯誼單位和浦北縣第一、二批自治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支持,累計投入資金260多萬元,修建硬化3.6公裡的村道,基本完成了村道的路面硬化﹔投資1.9萬元,修建1.5公裡的機耕路﹔投資38萬元,完成2.8公裡農村人飲安全提升工程﹔籌集13.6萬元,實施了一事一議項目﹔籌資6.9萬元,在梅子麓生產隊實施鄉村風貌提升工程,打造六合村鄉村風貌示范點。在韋祖榮的組織和帶領下,在全村黨員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六合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日新月異,連續兩年被評為村級五星級黨組織。

韋祖榮一直駐守在鄉村地頭,平凡而艱辛,也深知自己的工作還做得不夠好,但依然時刻謀劃著如何更好為民辦實事,更好發展產業,提高群眾收入。他默默堅守與付出,牢記著黨和人民的囑托,忠誠堅守扶貧崗位,用實際行動唱響了一曲情系群眾、攻堅克難的凱歌。(陳燕、吳達立)

分享到:
(責編:陳燕、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