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多舉措推進民族地區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

2020年06月16日09:35  
 

近年來,廣西加大對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政策的傾斜力度,積極完善培養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待遇激勵保障制度體系,多舉措推進民族地區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助力廣西民族地區脫貧攻堅。

加大民族地區技工教育力度。積極主動深入民族地區開展招生工作。指導各技工院校組成多個招生工作組,協同地方人社部門、鄉鎮干部深入到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招生宣傳,特別是對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初、高中畢業生,積極主動上門宣傳黨的助學優惠政策,打消他們的后顧之憂,確保有意願繼續升學的少數民族學生能順利接受技工教育,掌握一技之能,幫助家庭盡快脫貧致富。2019年,共有在校學生12.1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達4萬余人。同時加強了技工院校建設。近年來廣西不斷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軟硬件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技工教育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目前,全區48所技工院校中,技師學院9所,高級技工學校15所,共有教職工6594人,其中專任教師4453人,為學生在校學習和生產實訓提供了充分保障。通過在校學習,少數民族學生掌握了實用技能,找到穩定工作,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育公平。

優化職業技能培訓模式。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需要照顧家庭無法外出脫產參加培訓等實際困難,為減輕這部分人參加培訓的成本,廣西號召各級培訓機構採取送教下村的培訓方式,將培訓工作下移到村屯,讓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能學習到就業技能。結合各縣鄉特色就業工種,根據當地勞動力的就業狀況,緊貼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意向、技能基礎,選擇就業前景好,就業率高的職業工種,因地因人實施精准分類培訓。另外,為幫助貧困勞動力能兼顧家裡農活,廣西要求培訓機構靈活安排培訓時間,利用晚上等空余時間組織開展培訓,解決不出村就能學技能的問題,滿足了部分無法脫產外出參加培訓的貧困戶的培訓需求。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區共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59.82萬人,完成“千村萬企”培訓目標任務的181.26%。人社部門組織開展培訓33.15萬人次,其中就業技能培訓27.57萬人,取得職業資格証書24.8萬人,實現就業10.63萬人﹔共有19.26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參加各部門組織開展的各類培訓,其中人社部門組織培訓9.4萬人次。

鎖定目標群體重點,突出技能扶貧。各市、各職業培訓機構緊密結合全區脫貧攻堅工作,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特別是民族地區貧困家庭勞動力為主要培訓對象,不斷加大培訓資金投入,並將資金使用,向最急需的民族地區貧困家庭勞動力等主要人群傾斜,突出技能扶貧效能,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工作。同時廣西還建立了各級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少數民族群眾可以直接到村級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填報培訓意願,縣級人社部門收集匯總后組織開展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工作,確保做到每一個有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力都能及時參加技能培訓,培訓后由地方就業部門推薦就業。對於部分不願意繼續入校參加學歷教育的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開展“兩后生”中期職業技能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就業技能培訓等多形式、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掌握一門技能,提高就業能力。

建立健全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待遇激勵保障制度體系。支持少數民族照顧加分政策,廣西各地在組織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過程中,針對少數民族報考者,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給予筆試成績加分的優惠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定向招聘,少數民族縣(鄉)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崗位,定向招聘本縣(鄉)主體少數民族和生源地或常住戶口為本縣的人員。發揮職稱導向作用,同等條件下對少數民族語言翻譯專業技術人員予以傾斜。指導各高評會特別是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等系列對從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專業技術人員實施傾斜措施。同時在各類高層次人才平台建設中,加大對與少數民族有關平台的建設指導。建設“廣西與東南亞民族研究人才小高地”,設立了“中國南方與東南亞民族研究”“廣西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研究”“民族教育學”三個特聘專家崗位,聘請了三名從事民族研究的特聘專家,成功指導廣西民族大學申報設立“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廣西專家隊伍建設中,包括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等各種榮譽稱號的專家選拔和推薦,少數民族約佔30%的比例。(吳榮)

來源:廣西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責編:吳明江、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