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連十村 同頻共振興】

南寧良慶區錦亮村:扶貧產業帶上的“明珠”

2020年06月15日18:3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開欄語

脫貧攻堅結碩果,一氣決勝正當時!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其中,貧困村要實現脫貧可持續發展,關鍵在於發展特色產業,增強本村產業經濟。

近年來,南寧市良慶區矢志不移實施“一核兩區三帶”發展戰略,以重點發展貧困村特色產業為突破口,初步探索出一條“產業培植”推動“造血扶貧”的新路徑,打造一條沿貧困村的新產業經濟帶。

今日起,“良慶發布”結合“決戰決勝走基層、總攻之勢大採訪——千名記者一線行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融媒體記者將深入良慶區的10個貧困村,尋找貧困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奔小康的典型經驗和動人故事,並推出“一帶連十村 同頻共振興 ”系列專題,敬請關注。

從特色產業出發,悄然奏響“產業興旺”的脫貧攻堅交響樂——良慶區錦亮村這座昔日的“窮村”,如今已搖身成為遠近村子羨慕的“幸福村”。

錦亮村位於南寧市南部、大塘鎮的北部,全村440戶1812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60人,是良慶區十個貧困村之一。

“錦亮村靠近南寧市區,又位於325國道和蘭海高速沿線,為什麼沒能隨著首府、五象新區火紅的發展勢頭‘明亮’起來?反而成了貧困村?”這是2017年剛來到良慶區大塘鎮錦亮村擔任第一書記的蒙雷心中的困惑。

蒙雷指導貧困戶開展澳洲堅果種植。良慶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扶貧要有成效 找到致貧原因是關鍵

為了搞清楚錦亮村貧困的原因,蒙雷堅持“沉下去、扑下身,不當外人,以村為家”的態度,拉上村干部陪自己走村串戶,3個月時間,把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7個自然各坡19個村民小組走了一遍,並在每個村坡召開群眾會議,尋找致貧原因。

在熟悉村情民意的過程中,蒙雷逐漸找到了錦亮村發展滯后的原因。

錦亮村雖然位於城郊,但長期以來投入不足導致村裡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差,有的自然坡甚至還未通水泥路,薄弱的基礎設施成為錦亮村脫貧的“絆腳石”。

根據丘陵地形和氣候的優勢,此前錦亮村大力發展桉樹產業,種植桉樹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功夫去照料,村民也不願意再花更多精力去發展別的產業,導致錦亮村沒有屬於自己的特色產業。

“要把錦亮村的基礎設施完善起來,再把特色產業發展起來,讓我們的村子如名字般明亮美麗。”這是蒙雷對錦亮村許下的承諾。

補短板 追“欠賬” 修好“致富路”

這些年來,錦亮村裡的老老少少都為門前的道路煩惱,“出門不便”“產業進不來”“產品賣不出”成了村民和村委的“心病”。

“要想把產業引進來,把產品賣出去,就得先把路修好。”這是蒙雷帶著錦亮村邁向脫貧致富的第一步。

蒙雷與駐村工作隊、村委干部在廣泛調研,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科學規劃了錦亮村路網建設實施計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計劃。

2016年至2019年,錦亮村共爭取到1366萬元上級扶貧資金用於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在交通方面,修建了22公裡的村內水泥道路,7個自然坡全通水泥硬化路。

錦亮村硬化修繕完成的“致富路”。良慶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路修好了,我們出行不再一腳水坑一腳泥,今后發展產業也更有信心了。”看著平整的水泥路,村民黎興華由衷感嘆道。

打響錦亮品牌 走出特色產業扶貧之路

產業興旺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村民腰包鼓起來,才能切實體驗到獲得感、幸福感。

為幫助貧困戶找到了一條實實在在的增收路子,錦亮村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開展統籌種植澳洲堅果和養殖青頭鴨。目前,錦亮村已建成澳洲堅果產業扶貧示范園,帶動20戶貧困戶種植澳洲堅果105畝,全村發展澳洲堅果種植1200畝。23戶貧困戶養殖青頭鴨超一萬羽,戶均增收8000元,有效帶動群眾家門口增收致富。

錦亮村澳洲堅果產業扶貧示范園。良慶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通過夯實基礎設施和發展特色產業,錦亮村於2017年摘掉了“窮帽子”,2019年實現全部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

要發展特色產業,更要打響特色品牌。為打響“錦亮青頭鴨”品牌,拓寬青頭鴨銷售渠道,錦亮村借力良慶區融媒體中心推出《良慶說︱駐村印記》視頻、《良慶直播說|區長助陣 愛心助農》直播。同時,通過聯系后盾幫扶單位訂購、愛心企業消費扶貧、單位飯堂訂購、電商銷售、抖音宣傳等多種方式,為今年疫情期間遭受農產品直銷困境的貧困戶解決了銷路難題,也打響了“錦亮青頭鴨”品牌。

錦亮村養殖的青頭鴨。何立根攝

幾年時間裡,錦亮村換窮業、摘窮帽、拔窮根,村民擺脫了“等靠要”的思想,錢包鼓了起來,對美好生活也有了更多期待。

談起村裡未來的規劃,蒙雷也有自己的小目標。“今年我們要繼續把握良慶區‘一核兩區三帶’中扶貧產業經濟帶發展契機,把特色扶貧產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進行有機集合,繼續壯大集體經濟,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在村裡建一個大舞台,多舉辦富有特色的文藝活動,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錦上添花,明亮美麗,如今的錦亮村正如它的名字一般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卜英豪、吳良藝)

(責編:張芳、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