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凌雲摘窮帽

——廣西凌雲縣實現4.7萬余人脫貧成功摘掉貧困縣帽子

2020年06月10日16:0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凌雲6月10日電 自新一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百色市凌雲縣舉全縣之力集中攻堅,盡銳出戰、精准發力,書寫了一個個脫貧攻堅的“凌雲創新”“凌雲實踐”“凌雲模式”。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凌雲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截至2019年底,整縣貧困村退出49個,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25.41%降至1.6%。,實現4.7萬余人脫貧。

2020年5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凌雲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喜訊傳來,22.5萬茶鄉兒女群情振奮,與貧困斗爭了一代又一代的凌雲人,終於成功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帽子。

調重兵 強堡壘 握指成拳齊攻堅

屋舍儼然、路燈排排、書聲琅琅、花團錦簇……曾經被外界定義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凌雲縣泗城鎮后龍村如今實現華麗的轉身,顛覆了外界對它的看法。

站在村口,望著眼前呈現的新氣象,該村第一書記於洋露出久違的笑臉。駐村的兩年多時間裡,他在這個極度貧困村打出“拔窮根、挪窮窩、改窮帽、換窮業”等系列綜合施策“組合拳”。“全力攻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確保后龍村如期脫貧出列。”於洋信心滿懷。

脫貧攻堅,功不在我,功必有我。在凌雲,像於洋一樣在脫貧攻堅一線浴血奮戰的干部不枚勝舉。他們身上帶著“軍令狀”,眼裡盯著“倒計時”,手中拿著“作戰圖”,走村入戶,蹲點摸排,精准施策,啃下一個個硬骨頭。據悉,凌雲共有近6000名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子,110行政村(社區)均配強第一書記,近300名扶貧工作隊員駐村開展工作。

“自從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成后,上級相繼配齊軟硬件設施,各種服務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玉洪瑤族鄉偉達村副主任何大傳坦言。

近年來,凌雲強力推進扮靚三級“客廳”工程建設,先后投入1億元建設或修繕105個行政村活動場所,實現陣地建設標准化全覆蓋,不斷筑強基層戰斗堡壘。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凌雲全面推行星級化管理、村干部職業化管理以及開展“鄉村振興·五旗爭創”活動等。2019年,全縣共有26個村(社區)獲得市級授予紅旗累計40面,極大的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繪藍圖 謀發展 產業鋪就致富路

徐徐清風、層層梯田、潺潺溪水,碧波綠浪從山腳延伸到山頂。仲夏時節走進玉洪瑤族鄉岩佃村如行走在山水畫廊般。

“全村有茶葉3438畝,八角1455畝、杉木3750畝……”提到產業,該村第一書記姚懿嫻指著漫山的經濟林如數家珍。她介紹,岩佃村採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壯大發展砂糖橘、茶葉、油茶、金冠雞等扶貧產業。全村扶貧產業年產值愈800萬元,貧困戶特色產業覆蓋率達100%。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凌雲縣立足綠水青山的資源稟賦,堅持長中短結合,探索“生態+產業”模式,通過加大產業獎補力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致富帶頭人、開展扶貧產業發展指導、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等措施,不斷發展茶葉、油茶、桑蠶、烏雞、金冠雞“三張葉子兩隻雞”產業,貧困群眾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8%。

“目前,全縣茶葉發展到11.2萬畝、油茶29.1萬畝、蠶桑9.1萬畝,出欄烏雞、金冠雞100萬羽,‘三張葉子兩隻雞’產業年產值愈10億元,產業紅利惠及惠及10萬余名群眾。”該縣副縣長石永存介紹。

補短板 強基礎 茶鄉大地展新顏

民居白牆黛瓦,公路寬敞平坦,廣場潔淨靚麗。晨曦透過薄霧晒在大地上,也晒在村民幸福的臉上。走進伶站鄉陶化村那利安置點,一幅祥和的鄉村美景映入眼帘。

在陶化村曾有一首流傳了幾輩人的山歌:無水無路無土地,木棚四面透寒氣﹔遙想出路何處去,望天望地唯嘆氣。落后的基礎設施,就像繩子般緊緊束縛了村裡的發展。

“挖窮根,首先要強基固本。”陶化村第一書記范明泰介紹村裡先后組織實施了一批水、電、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並組織實施建設幼兒園、百香果基地、飛地油茶林基地、扶貧車間等后搬遷安置續扶持項目,全村的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80.6%降至11.2%。

陶化村的蝶變是凌雲補齊民生短板的一個縮影。2016年以來,該縣在貧困村投資近7億元,實施交通、農村水利、危房改造等幫扶項目1534個,全面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

樓房林立、良田美池,阡陌縱橫,雞犬相聞……如今在凌雲這片茶鄉大地呈現的是一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諧脫貧的風景線。(牙宏威) 

(責編:劉佳、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