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80后“牛倌”的脫貧致富路

2020年06月04日10:4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走進地裡割草、家中加工切碎、手扒草料喂牛、打掃牛舍......

5月28日,廣西平果市坡造鎮內裡村村民譚兆業、盧玉仙夫婦手腳麻利地完成割草喂牛的每個動作,正是靠他們勤勞的雙手,自家的養牛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發展壯大。譚兆業一家也靠養牛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成為內裡村典型的致富能手。

今年35歲的譚兆業是內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本人長期在廣東務工,妻子在家種地,照顧老人和小孩,2016年底已成功實現脫貧摘帽。誰料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母親突然罹患尿毒症每周都要到醫院進行透析,醫療費用巨大,73歲的父親患有慢性疾病也需要人照顧,家中有三個孩子讀書,又是一大筆開支,一家的生活因病陷入困頓,面臨返貧的風險。

2019年,譚兆業決定用實際行動改變家裡的窘境。他先買回了兩頭牛,嘗試發展養殖業。為了擴大養殖,譚兆業在幫扶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獲得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又向親戚朋友借了2萬元,在自家屋后的閑置山地建起小型養殖場,夫妻倆開始踏上艱辛的創業之路。

“我用2萬元建成50平方米的牛舍,用5萬元買回8頭小牛回來飼養,家裡的8畝地都種上了牧草。”譚兆業介紹。

辦起養牛場后,譚兆業開始認真鑽研養殖技術。他積極參加鎮裡舉辦的養牛技術培訓班,請教村裡養殖經驗豐富的能手,一點點摸索實踐,平時經常瀏覽養殖類的手機軟件,解決現實中遇到的難題。

“每天六點鐘起床去地裡割牧草,切碎喂牛,清理糞便,給牛場消毒……這些工作每天都要重復幾遍。”譚兆業說。夫妻兩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養牛場,就是希望小牛能順利健康地成長,取得預期的經濟收益。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夫妻倆的辛勤付出,家裡的收入逐步提高,生活條件明顯好轉,成了村裡的致富榜樣。

“家裡再怎麼窮,父母都會想辦法供你們讀書,希望你們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大學,靠知識改變命運”隻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譚兆業深知“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的道理。他時常教育三個子女要用功讀書,不可荒廢學業。鎮政府為兩個在讀小學的孩子申請了民族班學生生活補助、困難學生生活補助等各類教育助學金2000元,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裡的經濟壓力。

“2019年賣牛總收入約8萬元,目前,存欄肉牛10頭,將陸陸續續上市賣掉,按照現在的市場價,一頭肉牛能賣12000元,接下來打算向鎮政府申請指標,在屋頂養殖一批肉鴿,增加收入。”嘗到養殖增收的甜頭后,譚兆業雄心勃勃地規劃著未來的創業致富之路。(黃麗娜)

(責編:周雨樂、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