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體系建設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2020年06月01日15:48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巴馬6月1日電 “有了這塊牌,2019年我家就向銀行貸款了30萬元。”5月31日,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那社鄉祥蘭村村民廖克杰指著自家門口挂著的“信用戶(5A)”牌子說。

廖克杰是在巴馬創新鄉村社會治理,推動信用農戶建設的典型。2017年起,巴馬引導農戶和農村經濟實體用好信用記錄、積累信用財富,弘揚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風尚,並與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將積極向上的經濟生態指標、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指標、優秀自信的文化生態指標、團結和諧的社會生態指標、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指標分門別類,設置成26大類360多個具有操作性的指標分值。

“獲得分值越多,信用等級越高,貸款越容易金額也越多,出去打工企業都會優先聘用。”燕洞鎮交樂村黨支部書記姚正雲告訴記者,村裡有290多戶群眾靠信用貸款發展養蠶、龍骨花等產業,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萬元,鄉親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通過信用體系評級賦值,讓精神與物質、道德與經濟、人品與產品“聯姻”,把金融支持、產業獎補、評優評先與信用積分挂鉤,信用分值越高,獲得的支持也越多。A-5A的信用戶,給予5萬元至30萬元授信貸款,享受免抵押、免擔保、優先辦理等紅利。非信用戶(B級農戶)隻評級,不授信﹔因違法亂紀、借錢不還等被列入“失信黑名單”的農戶,在貸款方面予以限制。

巴馬農村信用社信貸部主任黃大鵬說:“銀行根據信用評級發放信用貸款,可以一次授信、隨時用信、隨用隨貸、循環使用,極大地方便了農戶融資需求,還抑制了農村高利貸發展。”

“信用就是真金白銀,大家都很珍惜。”甲篆鎮百馬村黨支部書記黃大尚說,“這個辦法推行后,村裡搞文藝活動鄉親們都很積極,各家各戶房前屋后都打掃得很干淨,否則要扣分。”百馬村位於巴馬旅游核心地帶,信貸對村民發展產業極為重要。村民韋克評上信用戶后,從銀行貸款12萬元開了一家農家旅館,如今每天收入200元以上。2018年,巴馬縣GDP增速在廣西全區所有縣區排名第一。2019年,巴馬全縣GDP實現75.66億元,同比增長11.1%﹔財政收入6.14億元,同比增長34.5%,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

巴馬實施“一村一網格”管理機制,將全縣109個村、社區規劃為109個“網格”,每個行政村為一個“網格”,村主任任“網格長”,組織駐村民警、警務助理、治安員、村民小組組長對轄區內愛黨愛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孝善敬老、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團結和睦、戶容整潔、科普教育、增收致富等具體指標進行信息採集。把具有不孝、懶惰、邪教、非法上訪、有違法犯罪等行為的,作為一票否決項。

“剛啟動這個信用誠信建設活動時,很多農戶不理解,覺得是村干部故意為難他們,矛頭指向了村干部﹔有的農戶覺得是一陣風,堅持不了多久。但黨委政府是我們的堅強后盾,而且絕大多數的群眾是支持的,我們就按照制度辦事,既讓群眾享受到合法的權利,又要讓他們履行基本的義務。現在,大家都習慣遵守這個制度了。”那桃鄉民安村駐村第一書記蘭安權說。

經過3年多推動,該信用制度幫助農民摒棄了陳規陋習,紅色文化、長壽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等優秀文化廣泛傳承,農戶積極參與“書香巴馬”“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民間宗教信仰活動明顯減少。信用認証成為農民的“道德身份証”,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社會風氣逐漸形成,有效遏制了農村家庭矛盾,黃賭毒現象、上訪案件、惡性治安及犯罪案件明顯下降,當地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從2017年89.93%提升到2019年的98.04%。與此同時,當地農民的素質和信用意識不斷提升,干部群眾“言必信、行必果”成為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巴馬全縣涌現出中國好人、自治區和河池市優秀志願者、廣西十大孝心人物等各類先進典型299名﹔全縣生態村由2016年15個增至2019年45個,多個村被評為廣西“綠色村屯”和“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示范村。

河池市委常委、巴馬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軍說:“實踐發現,通過信用誠信體系建設,村庄環境面貌、各項建設以及農民的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質等都有了明顯提高,村‘兩委’推進鄉村治理也有了抓手,收效明顯,信用管理為巴馬鄉村振興凝聚了強大的力量。”(龐革平、尚永江)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