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八桂名醫”嘉賓訪談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李浪:創新醫療核心技術 打造高水平區域醫療中心

2020年05月29日12:0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專訪: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李浪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李浪接受人民網專訪。陳燕攝

人民網南寧5月29日電(陳燕)5月29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李浪做客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八桂名醫”系列訪談演播室,介紹該院在拓展疑難復雜疾病診療新技術以及加快互聯網醫院建設、打造高水平區域性醫療中心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貴院在推進先進診療技術應用、疑難重症攻關方面,有怎樣的探索和突破?

李浪:近年來,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致力於鞏固傳統優勢技術,拓展疑難復雜疾病診療新技術,積極推進疑難、急危重症及罕見病診療水平,打造高水平區域性醫療中心,不斷推進先進診療技術應用、疑難重症攻關。

一、凝聚幾代人心血、匯聚創新防治先進技術的“地中海貧血防治廣西模式”走出了國門,輻射“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地貧高發地區,造福廣大患者。在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地中海貧血高發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盟等亞洲國家及希臘、塞浦路斯、意大利等國家保持密切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早在2004年,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聯合亞太15個國家成立了“亞洲地中海貧血防治協作網”,在科研合作與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8年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設立了“中國—東盟地中海貧血防治國際培訓中心”,面向東盟及中東地區等地中海貧血防治需求,幫助各國建立國家級地中海貧血防治中心,提供醫療服務、人才培養、技術支持及開展科研合作等。2019年國際培訓中心為十余個亞洲國家培訓基因診斷和產前診斷技術,獲得高度評價。

地貧防治計劃實施9年來,廣西出生缺陷發生率從2009年的206.4/萬降低到18年的108.3/萬,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2008年的首位病因降至2018年的第8位,重型地貧患兒出生率降至0.4/萬。我們創新性率先應用混合外周血聯合骨髓及臍帶血聯合骨髓干細胞輸注用於地中海貧血移植,並在移植中應用創新性的預處理方案、GVHD預防方案。目前地中海貧血移植成功率91%以上。

2019年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倉的擴建,目前全院共有造血干細胞移植倉37個,可開展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非血緣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半相合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每年干細胞移植例數達到400例。目前已完成地貧移植600多例,成功率90%以上,治愈率94%,移植規模及移植療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二、積極推進外科微創化,人工智能輔助手術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打造國內一流的微創手術中心和日間手術中心,完成手術室的擴大改造,增加兩個手術單元,目前共有兩台達芬奇機器人,一台骨科天璣機器人投入使用,2019年肝膽外科完成機器人手術174台次,位居全國第三位﹔婦科完成機器人手術104台次,位居全國第十位。機器人手術覆蓋主要外科個專科領域,人工智能輔助手術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三、小兒活體肝臟移植技術水平邁入國際先進水平。2017年7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率先在廣西開展兒童親體肝臟移植技術,是廣西唯一開展兒童親體肝移植技術的醫療中心。兒童親體肝臟移植手術已成為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品牌手術之一,截至2020年5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完成兒童肝臟移植96例,年移植數量全國排名前五位,總體生存率高達92.6%,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訪談現場。陳燕攝

四、推進加速康復外科的建設與推廣,提高醫療效率,減輕患者負擔。普通外科、骨科等主干學科全面覆蓋ERAS理念,通過優化圍術期管理,減少並發症、提高患者舒適度和滿意度,達到患者加速康復的目的。各學科高度契合,加強協作,參照已成熟的加速康復外科診療模式,高質量推進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加速康復病房規范建設。大大縮減了術后住院時間,有效降低了醫療費用,減輕人民群眾經濟負擔。

五、發揮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國罕見病廣西中心牽頭單位優勢,提升廣西罕見病診治能力。結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身優勢,在每年診治大量的罕見病等疑難病症診療中,引入並建立了多學科診療標准化操作流程(MDT),通過HIS系統實現MDT信息化管理,對罕見病患者進行相對集中診療和與基層醫院雙向轉診的結合,充分發揮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帶動作用。2019年全年完成罕見病的診治達4300多例,提高廣西罕見病綜合診療能力,逐步實現罕見病早發現、早診斷、能治療、能管理的目標。

六、圍繞國家衛健委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目標,優化院前與院內急救體系建設,提升疑難復雜、急危重症多學科協同救治能力。以胸痛中心為代表的急救體系建設與醫療技術水平位列全國領先行列,連續兩年榮獲國家胸痛中心質量控制金獎,獲全國胸痛中心示范基地等榮譽。縱橫聯合,搭建5G+衛生應急醫療救治平台。利用先進的5G網絡技術,搭建5G+衛生應急平台,將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產婦及兒童救治中心等救治網絡統一於該平台,同時輻射基層急救網絡醫院,實現優勢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衛生應急醫療救治能力水平。

七、依托“教育部骨與軟組織再生修復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和廣西優勢特色重點學科骨科,圍繞國家和自治區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積極開展組織器官修復創新研究和先進診療技術臨床應用。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有機融合”的臨床學科重點實驗室的創新模式,充分進行資源整合,學科融合、滲透和交叉,匯聚人才,提高創新水平。瞄准國內外再生醫學的前沿,通過利用廣西特色中草藥、結合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領域先進技術,展開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以解決現代創傷修復中的關鍵問題,取得標志性原創成果。

八、落實國家分級診療醫改,牽頭組建跨區域42個專科聯盟等多種形式醫聯體,輻射帶動省域內基層醫院疑難病症綜合診治能力提升。不斷縮小區域間醫療技術水平差距,緩解群眾跨區域就醫負擔。

九、加快互聯網醫院建設,拓展遠程醫療輻射范圍。通過加強遠程醫學中心建設,開展了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病理診斷、遠程門診、遠程培訓等服務,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積極開展互聯網遠程會診服務,和區外22家(北京、上海、廣州)大型三甲醫院形成互通,區內101家醫院互通。每年開展200多例疑難復雜疾病遠程會診,800多例遠程病理會診。同時利用遠程醫療平台,增設地方特色醫療路徑,推進醫療扶貧工作,加強對口支援地區貧困人口的幫扶。積極開展國際遠程診療模式,同美國梅奧醫院、東盟等國家建立遠程會診機制並開展相關會診工作。2019年完成梅奧遠程疑難復雜病例遠程會診4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通過遠程系統,組織廣西疫情防控核心專家和相關學科以及援鄂醫療專家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尼泊爾、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及日本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交流共7場,獲得參與國的高度評價。

(責編:陳燕、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