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有體系、發展有規模、帶貧有機制、科技有支撐、增收有實效、集體有收入

廣西產業扶貧取得六大成效

2020年05月29日08:36  來源:廣西日報
 
原標題:我區產業扶貧取得六大成效

5月28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廣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工作專場新聞發布會獲悉,廣西堅持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全面加強組織領導、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綜合保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形成產業有體系、發展有規模、帶貧有機制、科技有支撐、增收有實效、集體有收入的良好局面。

產業有體系。近年來,廣西探索制定了扶貧特色產業認定標准,建立了全區扶貧特色產業目錄,出台了產業扶貧以獎代補政策,大力發展縣級“5+2”、貧困村“3+1”特色產業,推動特色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劣到優,構建形成了“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產業”的扶貧產業體系。

發展有規模。2019年,全區發展有縣級“5+2”特色產業的貧困戶佔有發展能力貧困戶總數的92.92%,貧困村“3+1”特色產業覆蓋了96.82%的有發展能力貧困戶。通過推進產業扶貧,一批扶貧產業已成長為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優勢特色產業。2019年,廣西糖料蔗產量佔全國的六成以上,桑蠶繭產量佔全國的一半,多種農林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位。

帶貧有機制。廣西以創建產業示范園區為平台,積極引進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經營模式,採取直接幫扶、訂單生產、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務工就業等形式,直接帶動了36.48萬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2019年,全區5379個貧困村中有5370個貧困村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或產業示范基地(園)覆蓋,基本實現“一村一新型經營主體”或“一村一產業示范基地(園)”。

科技有支撐。廣西組建了100個自治區產業扶貧專家服務團、33個國定貧困縣產業扶貧專家服務組、133個產業扶貧培訓講師團,2900余名貧困村科技特派員、3.27萬人(崗)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共5支科技人才隊伍,形成了“區域全覆蓋、產業全覆蓋、戶戶有指導”的產業技術服務體系。2016-2019年,全區共舉辦各類產業技術培訓班2.31萬期,培訓貧困群眾118.03萬人次,有力提升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技能水平。

增收有實效。根據建檔立卡數據統計,在廣西已脫貧的450萬人中,有426萬人通過產業幫扶,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脫貧,佔脫貧人口的94.67%。產業扶貧成為產業脫貧攻堅的最主要措施,成功挑起了脫貧攻堅的“大梁”。

集體有收入。堅持產業優先、模式多元,深入實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扎實做好土地流轉、產業發展等“七篇文章”,全面消滅了集體經濟“空殼村”,初步實現了集體經濟發展從“重數量”向“提質量”、“增收入”向“見效益”、“輸血”向“造血”、“見子打子”向“長遠謀劃”等“六個轉變”。2019年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年度新增總收入達16.6億元,同比增長38.3%﹔所有行政村當年集體經濟新增收入均突破4萬元,18.6%的村當年新增收入超過10萬元,5.4%的村當年新增收入超過20萬元。(記者/陳靜)

(責編:李敏軍、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