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鄉多種模式助推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發展

2020年05月28日10:39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發展壯大貧困村村村級集體經濟,是做好精准扶貧的有效途徑,更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長效機制。作為平果市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廣的鄉鎮,長期以來,海城鄉新民、行吉、定提、擁齊、石趙、高樂等6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著自然條件差、村集體經濟模式單一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制約。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為提升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水平,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平果市海城鄉黨委政府探索多種模式,著力破解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發展瓶頸問題,助推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飛地扶貧”模式,著力破解自然條件先天不足問題。長期以來,海城鄉新民村、行吉村、定提村等純瑤族行政村面臨著山高、路遠、人多、地少等自然條件束縛,發展村集體經濟先天條件不足,為切實破解這一難題,海城鄉依托平原地區那海村自然條件良好的優勢,建立火龍果種植基地,以合作社為龍頭,發展台灣大紅軟枝火龍果種植產業,依托“百色市桂台現代農業合作示范點”技術帶動,形成了一整套規范管理流程。2020年首批火龍果即將上市銷售,預計收入可達8萬元。“飛地扶貧”模式的帶動效益正在逐步顯現。

“抱團取暖”模式,著力破解村集體經濟抵御風險能力不足問題。海城鄉16個行政村目前已全部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但仍然面臨規模較小、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等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海城鄉黨委政府創新思路,提出了“抱團取暖”發展模式。這一模式依托平原地區萬康村自然條件良好的優勢,成立平果海康種養合作社,並在萬康村租地500畝發展“雙高”糖料蔗種植產業,全鄉16個行政村村“報團”入股合作社,按入股比例分紅,通過這一模式,不僅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村村集體經濟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同時有效地擴大了全鄉各行政村村集體經濟的規模,在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能力上也實現了質的提升。

“企業+村集體經濟”管理模式,著力破解村集體經濟規范化管理能力不足問題。海城鄉打破了以往以政府為主導,大包大攬的運營模式,建立完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融合、管理科學”的現代化合作社管理模式。在確保黨委政府引領功能不動搖的前提下,引入龍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聘請龍頭企業負責項目運營,在資金支出、重大決策等關鍵環節,通過合作社購買社會服務,龍頭企業行使項目管理權的“企業+村集體經濟”管理模式,有效平衡了合作社、參與企業、貧困群眾的三方利益,實現了雙贏格局。

“土地流轉+勞務”參與模式,著力破解貧困戶參與率不高問題。海城鄉因地制宜,著力推行“土地流轉+勞務”參與模式,要求各村集體經濟組織吸收一定比例的貧困戶,解決土地流轉和貧困戶產業發展難以兼顧的現實問題。通過這一模式,貧困戶既能夠通過流轉土地獲取地租,也可以參與合作社提供的工作崗位獲取勞動報酬,貧困家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雙向選擇就業模式,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擺脫農業生產的時間和地域限制外出務工拓寬增收渠道,勞動力相對不足的家庭可以就近實現就業增收。這一模式不僅增加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上找到了有力支撐,更使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實現增收渠道多樣化和可持續性。(黃程龍)

(責編:周雨樂、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