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氣不能丟 脫貧致富要靠雙手干出來

——記崇左市江州區太平街道孔甲村脫貧群眾代表阮南秀

2020年05月28日10:19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他,今年41歲,是一個普普通通農村村民,在妻子生育養娃時,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整個家庭﹔他,堅持脫貧致富靠自己的雙手,堅持勤勞脫貧﹔他,總是在脫貧攻堅路上發自內心的吶喊著——“有天時地利人和,更要靠雙手去奮斗!”他叫阮南秀,崇左市江州區太平街道孔甲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脫貧戶,也是太平街道脫貧戶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代表。

雖為“貧困戶”,但無“貧困心”,因為有“脫貧志”

阮南秀說,2015年以前,我家裡的女兒正在上學,我跟妻子的文化水平低、思想也比較保守,除了種植甘蔗我們再無其他經濟來源,收入隻能勉強維持日常開銷。隨著社會的進步,物價的提高,種植甘蔗掙的錢並沒有增加,加上孩子的出生,我們的“錢袋子”更緊了。2015年底,街道干部在村裡第一次說出“精准扶貧”這個詞,街道包村工作組入戶對我家進行評分,並拍照存檔我的家庭情況,通過村級評議、公示,我和村裡其他58戶被評為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雖然獲得了貧困戶的名稱,但是當時阮南秀不是很清楚它代表了什麼,隻覺得“他們是說我窮”。他說,雖然我是“貧困戶”身份,但街道干部的宣傳上說得很清楚,要通過各項政策的幫扶,助力貧困戶走出困境,和全國一起邁向小康。從那時起,他就迫切希望靠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戶”的身份。幫扶期間,街道包村領導和幫扶干部經常向我宣傳惠農政策,親自拿表格讓我申請以獎代補、幼兒園減免費用,小額貼息貸款等項目,我徹底的斷絕了“等、靠、要”的思想,堅定信心依靠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戶帽子。

而正是他的這份決心和踏實肯干的作風,讓得他在后面的生產生活中走得越來越順,高質量的實現脫貧摘帽,步入了小康生活。

雖地處偏遠、道路不暢,但脫貧之路不難走,因為有“致富心”

偏遠、閉塞、交通不便……這是當時太平街道孔甲村的真實寫照,也是阮南秀出生、成長、娶妻、育兒、脫貧、致富的地方。阮南秀回憶道:之前回村裡隻通水路,陸路車輛無法通行,路不通,非常影響產業發展。十多年前修了現在的通村路,錢才慢慢的聚集到孔甲村,好多40多歲的單身漢才娶到了妻子。盡管村子地處偏遠、經濟落后,阮南秀一直堅信自己跟妻子努力奮斗,能讓生活越來越好。

想想上世紀九十年代,阮南秀侃侃而談,當時孔甲村陸路不通,出村都要坐船,沒有路也沒發展不了什麼產業,種出來、養出來的東西運不出去,大部分是自給自足。以前大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去河裡淘金,但是隨著淘金的人越來越多,沙金也被淘完了。孔甲村作為太平街道最偏遠閉塞的一個村落,確實有不容易的地方。阮南秀站在自己家果園裡繼續講道:自從通村通屯的二級公路修到家門口,我們的農產品運出去了,孔甲村開始發展糖料蔗、茂谷柑、黑山羊等產業。外部的助力更加讓我堅定了脫貧致富的心,我的街道包村領導和幫扶干部,經常的關心著我的收入,甚至有時還親自幫我做農活。人家真心切切地幫助我努力賺錢,我再懶、再不努力怎麼對得起家人、怎麼對得起幫扶我的干部,阮南秀一臉尷尬地說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們最發自內心的聲音,但要達到最后的目標需要堅持、需要做到,內因和外因的作用之下更堅定了阮南秀的“致富心”。

雖脫貧路漫漫、曲折難行,但終點並不遙遠,因為有“他們”

“我所在的孔甲村是2016年脫貧摘帽的自治區級貧困村,在后盾幫扶單位崇左市工業園區管委會、江州區民政局和街道辦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相繼實施了入戶路、村級公共文化中心、房前屋后空地硬化、危房改造等工程,極大改善了我家的生活條件。街道包村領導、幫扶聯系人十分熱心,跟他們可以說是無話不談,從國家大事到家中小事,不是談論市場經濟就是拉家常,和他們聊天總是能學到很多。”阮南秀微笑地說,一看見他們就想請他們進家裡來吃粥,他們太辛苦了,幫助了我很多,我從心底感謝他們。

剛目送幫扶人回去,沒過幾天他又來到了我家宣傳政策,為我家增收出謀劃策,阮南秀笑著說。幫扶聯系人不厭其煩的宣傳小額信貸、以獎代補和產業技能培訓等政策,不斷幫我出主意,阮南秀回想到。2015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申請到5萬元精准扶貧專項貼息貸款,用於產業發展,茂谷柑是我們村的3+1產業,我在丟荒了幾年的山地種上茂谷柑,獲得了特色產業以獎代補獎勵政策,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加起來,我的茂谷柑規模連年擴大。街道辦還組織我參加江州區人社部門舉辦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我掌握了更全面的種植技術,增強了我的致富本領,更加堅定了我脫貧奔富的信心與決心。我的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3000多元,變成了現在20000多元,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也成為同村人羨慕的對象。阮南秀還說,即便自己有迫切脫貧、向往富裕生活的心還不夠,還需要有人幫忙才有了今天,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包村領導、幫扶聯系人。有“他們”的助力,讓我的脫貧之路不孤單、不困難,我也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了小康。

產業興旺,荷包鼓,脫貧致富奔小康,他也成了“他們”

你們看,這一大片30畝已挂果的是我的茂谷柑果園,我現在成了全村茂谷柑種植面積最大的種植戶之一了,看著我這片果園,我以前真的不敢想象,阮南秀笑瞇瞇的說。除了茂谷柑產業,我還入股了村裡創辦的大眾養殖專業合作社,大眾養殖合作社是我們村裡自己發展的項目,旨在幫助貧困戶增加經濟收入。合作社裡我認養了4頭山羊,我去果園做工的時候,這幾隻山羊我就綁在果園附近。種植茂谷柑和養殖山羊兩不誤,果樹和山羊都茁壯成長,又增加了收入。我還種植甘蔗,但已經沒有之前種得多了,逐步轉向了我們村的特色產業茂谷柑,相信以后茂谷柑產業會越做越強。每年年底,大眾養殖合作社都會分紅,我也得分到了2000多元,阮南秀開心地說道。種植了兩三年的茂谷柑樹苗,終於迎來了第一次收益。2018年春節前后,我賣了第一批茂谷柑,大約有10噸,當年的收入就達到10萬元,除去成本淨賺6萬元。加上種植甘蔗的收入,實現了年人均純收入超兩萬元。而且經濟來源的多樣性,能讓我家經濟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強,現在的我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人們都說太平街道孔甲村很適合種植茂谷柑,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甜度高於其他柑橘。我說黨的好政策比茂谷柑還甜!阮南秀一臉自豪的說道,能有今天的成績,除了我們自己的勤勞,更離不開包村領導和幫扶干部的大力支持,我離貧窮越來越遠了,我發展產業的信心也很足。現在,我不僅把我的土地資源全部利用起來,還計劃拉上其他大戶成立茂谷柑專業合作社,整合村裡的茂谷柑產業,為種植戶做好服務。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好,我們共同做大做強太平茂谷柑品牌,把日子過得更加美好。

現在的阮南秀,和曾經的阮南秀,變得很不一樣了。他和他身邊的人,都變得腰杆挺直、自信、眼神堅定,講起話來侃侃而談,這就是貧困戶走出貧困行列后的縮影。如今,阮南秀已成為脫貧攻堅路上,千千萬萬顆成功脫貧的星星中閃亮的一顆,照耀著其他貧困戶脫貧奔富,砥礪前行。(甘特鳳)

(責編:沈泉池、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