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扶貧”成脫貧致富新引擎

2020年05月27日15:3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崇左5月27日電 “第一次坐在熱氣球看到這麼漂亮風景,心情非常激動,多麼幸福的感覺。”5月22日,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通航基地熱氣球項目體驗活動現場,游客正在感受新和卜花鄉村振興示范帶的美麗。

近年來,新和鎮以打造特色旅游小鎮為抓手,探索“旅游+現代農業、民俗文化、扶貧車間”模式,因地制宜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以旅帶農、興旅富民,成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新引擎。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2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億余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均比2018年翻了一倍,該鎮2019年貧困戶脫貧335 戶 1015人,貧困發生率從3.84%降至 0.15%。

“旅游+生態農業”,讓“資源”變“品牌”。該鎮引領各類經營主體向現代農業轉型,由“單一型”到“多樣型”轉變,因地制宜種植特色農產品和發展特色農業旅游產業,全鎮圍繞“一根蔗、一條河、一朵花、一頭牛、一座城”為主線,相繼建成國際·如意島、大華山水牧場、大華採摘園、新和頤養城、糖人街、花山玫瑰、如意島四壩碼頭風景區等文化、生態、農牧業旅游項目,打造以蔗糖文化、生態田園、壯鄉文化、農牧業為主旅游項目的鄉村旅游示范帶。

目前,共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15個,成立專業合作社97個,推出南方紅糖、花山玫瑰、湘桂白糖、大華肉牛、通潤青棗、盛大百香果等優質農產品品牌。同時通過“政府輸血+公司造血+貧困戶養血”的模式,該鎮政府通過政府投資方式引導新和鄉村旅游度假區周邊的群眾實施“民房變客棧”工程,帶動群眾發展鄉村旅游接待,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搭上“旅游車”,吃上“旅游飯”,將貧困村建成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截至目前,3戶貧困戶通過經營名宿客棧,增加收入30000元,帶動當地10戶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20000元以上。

“旅游+民俗文化”,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該鎮做好“民俗文化+”文章,突出鄉村旅游文化特色,按照“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公司設計、經濟唱戲”的發展思路,使其成為不可復制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地。在保護原有的駱越文化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與傳統“三月三”、“歌坡節”、豐收節等重大節日活動文化相融合,另外結合日常農事活動規律,開展春耕、夏種、秋播等體驗式農耕文化活動,使鄉村文化實現立體呈現,融入鄉村旅游產品開發中。

同時緊緊依托境內4A級國際如意島旅游度假區和新和鄉村旅游度假區,通過旅游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形成旅游產業聚合力,對推動新和鎮文化旅游大發展大提升。目前,該鎮舉辦了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我的美麗鄉村”欄5目、“2020,我們行!14城接力贊廣西雲直播”等活動,有效推廣新和文化旅游,為貧困戶和農戶發展旅游產業“牽線搭橋”。

該鎮作為2019年舉辦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帶現場會示范地、廣西推行鄉村振興工作“新模板”。每年到新和卜花鄉村旅游度假區游玩的旅客達100萬人次,農產品銷售額達100余萬元,走出一條文旅融合、特色發展之路。

“旅游+扶貧車間”,讓貧困戶變致富能手。一是緊抓扶貧生產車間建設,助理脫貧攻堅,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已建設東藝絲花、湘桂糖業、美娜麗莎鞋業、興嘉農肥料、國拓重機等5間扶貧車間,為貧困人群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建立有鄉村振興學校,吸納包括貧困戶在內的8000余人次到基地進行產業培訓,讓“貧困戶”變“致富能手”,其中有15名優秀貧困戶與扶貧車間簽訂長期用工合同,年收入可達10000余元。

二是扶貧車間與黨支部、產業基地聯合,共享信息、人力資源。探索“黨支部+扶貧車間+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引導貧困村那顏村、卜花村發展玫瑰花種植、古法紅糖、香豬養殖等特色種養殖產業,不僅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而且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三是通過“旅游景區+農戶”“扶貧車間+農戶”“致富能手+農戶”等模式,積極發展訂單農業、訂單旅游商品,引導和激勵群眾從事玫瑰產業和古法紅糖等創意性產業開發,推動農家產品變商品,帶動群眾、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增強幸福獲得感。(趙玉萍)

(責編:沈泉池、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