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打好“生態牌” 念好“脫貧經”

2020年05月19日08:48  來源:廣西日報
 

“在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河池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既當好生態衛士又促進經濟發展,讓群眾從生態建設與修復中脫貧致富。”5月17日,河池市副市長李鳳雲介紹,目前該市林地面積3855萬畝,擁有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44處,森林覆蓋率70.05%,位居全區前列。近兩年來,林業增加值增速排農口部門第一位,林業生態和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

河池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區,在335萬公頃土地面積中,石漠化土地比重超過1/4,潛在石漠化土地比重超過1/3﹔在2015年精准識別的69萬貧困人口中,大部分居住在石漠化和石漠化潛在地區。近年來,該市深入開展營造山清水秀自然生態行動,通過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公益林補植補造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長。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堅持選擇發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收、富民產業與富縣產業兼顧、短線產品與長線產品兼有”的產業,全力推動生態扶貧。

2018年以來,河池市先行先試推行林長制,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林長體系﹔市級總林長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林長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各縣(區)、鄉鎮總林長由本級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縣、鄉、村三級林長機構由各縣(區)結合實際設立。同時配套出台《河池市推進生態扶貧工作方案》,建立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的生態扶貧長效管理機制,推動綠色產業提質發展。2019年以來,全市有7個現代特色林業核心示范區獲自治區認定﹔油茶種植面積達151萬畝、位居全區第二,核桃、板栗產業穩定發展,幾年來森林康養旅游年均增長13%以上。

河池通過發展林業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建立核桃、油茶、板栗、林下經濟等產業多種經營基地,採取“企業引領+基地合作+林農入股”等模式,組織貧困戶到基地務工,林地入股分紅,多渠道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使生態林業資源成為群眾發展經濟的“綠色銀行”。目前,全市成立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26個,帶動貧困人口7.14萬人﹔建設科技扶貧示范點38個7.59萬畝,培訓鄉土技術人才1.2萬人次。

“2020年實施的生態護林員選聘續聘工作已完成,全市今年將新增選聘生態護林員6990人,選聘續聘貧困戶1.77萬人,管護森林面積將由去年的1488.9萬畝,增加至1975.32萬畝。”河池市林業局長韋幸力說。

河池市立足生態林業資源優勢,以發揮生態效益作為貧困戶致富的出發點,堅持把選聘生態護林員當作落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的一項創新性舉措來抓,讓貧困群眾分享生態紅利。2016年以來,該市共兌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約10.697億元,惠及全市80%以上的貧困戶。落實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3.22億元,累計選聘續聘5.2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成為生態護林員。(記者 廖慶凌)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