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聯動”推進易地扶貧:將“困難事”辦成“滿意事”

2020年05月12日09:1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將“困難事”辦成“滿意事”

——廣西“大聯動”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道(上)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2016年以來,廣西舉全區之力推動易地扶貧搬遷這一民生工程,始終以“搬遷群眾滿意”為標准,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去年底,71萬群眾搬出窮山溝,過上好日子。廣西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肯定。本報今日推出廣西“大聯動”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道,展示我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為全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鼓勁加油。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於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由於自然環境惡劣,“十三五”期間需要易地扶貧搬遷的高達71萬人,難度可想而知。

再難啃的骨頭也要啃下。2016年以來,廣西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級黨委政府、廣大扶貧干部和群眾勠力同心,聚焦難點重點,“大聯動”創新性開展工作,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將搬遷“困難事”辦成了群眾“滿意事”。

提前一年完成任務

如今,放眼八桂,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從藍圖變成了實景,一棟棟搬遷樓房拔地而起,易地遷來的群眾就業有著落,生活有奔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走進梧州市藤縣象棋鎮羅文村騎馬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戶蘇進嚴家,一個大大的福字彰顯出喜慶的氣氛。“有對比才看得出差距。”蘇進嚴在手機裡翻出舊日泥磚房的照片給記者看,牆體裂縫寬得可伸進一個拳頭,與現在家具、電器齊全的新房形成鮮明對比。

近年來,廣西舉全區之力,將群眾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遷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區累計已支付易地扶貧搬遷資金385.797億元﹔506個集中安置點建成安置搬遷群眾住房15.6677萬套,78個分散安置點建成安置住房9231套﹔精准核實搬遷對象16.3783萬戶71.0065萬人,全部完成建檔立卡搬遷對象16萬多戶共71萬人的住房建設和搬遷入住任務,搬遷入住率與實際入住率均達100%。廣西“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和入住任務提前一年完成,排在全國“進度快”的行列。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位謀劃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研究出台《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領導包點責任制工作實施方案》,實行“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點”為主要內容的領導包點工作責任制。全區共落實78位市級領導分片包縣、476名縣級領導包安置點,組成469個工作班子,成員達3000多人,實行包建設進度、包工程質量、包資金監管、包搬遷入住、包后續產業發展、包就業創業、包穩定脫貧、包考核驗收的“八包”責任制,“包”出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的換擋提速。

南丹縣包點領導採取“人盯安置點、人盯施工隊、人盯工程進度”方法,集中開展征地拆遷、基礎建設、主體工程、配套設施、物資儲備五大攻堅戰。“千家瑤寨·萬戶瑤鄉”項目僅用150天,就完成了509棟2482套住房主體工程封頂。

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是廣西各地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作的原則。為確保搬遷貧困戶“融得入”,全區採取城鎮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兩種方式,根據近園區、近城鎮、近公園、近景區、近土地等原則,科學布局安置點。

據統計,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套房”式集中安置比例達95%左右,徹底改變過去“天地樓”式的集中安置方式,既利於供水供電、公路修建、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的集中建設,也利於實現公共服務民眾共享、后續集中扶持與管理。集中安置實現了有限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破解了搬遷安置中人多地少的難題,促進了城鎮化建設。目前,易地扶貧搬遷戶中有14萬戶67萬人進入縣城和鄉鎮生活,推動全區城鎮化率提高約3個百分點。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