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心社陳武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調研並召開自治區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平穩有機高效銜接
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年04月18日08:47  來源:廣西日報
 
原標題:2020年4月18日

4月17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陳武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調研並召開座談會暨自治區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會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把農業打造成有奔頭的產業,把農民轉變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把農村建設成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鹿心社、陳武參觀了決戰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成果展,聽取鄉村振興總體推進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現代特色農業發展、鄉村風貌提升等工作情況匯報。

鹿心社指出,明年“三農”工作將全面轉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當前,我們要把助力脫貧攻堅放在首位,特別是按照時間節點加快推進“四大戰役”項目建設進度,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之后,“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要深入分析研判“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全面把握全面脫貧之后鄉村振興面臨的重大任務,系統謀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思路和工作舉措,深入謀劃研究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以超前、系統、務實的謀劃,使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平穩、有機、高效銜接。

鹿心社強調,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繁榮的基礎。廣西現代特色農業基礎較好、潛力巨大、成效明顯,要在近年大力發展扶貧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組織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前端抓好技術支撐、中間抓好生產組織、后端抓好市場營銷,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延長農業產業鏈,引導多元經營,打造更多“桂”系特色品牌,提升農業價值鏈,實現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鄉村風貌提升是鄉村振興最明顯直觀的表現,是現階段農民最迫切的需求,也是脫貧攻堅完成后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抓手。廣西鄉村風貌提升初見成效、任重道遠,要把鄉村風貌提升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堅持對全區村庄風貌整治“掃一遍”的目標不動搖,堅持“兩手抓、兩線作戰”,根據當前推進情況對形勢作出精准判斷,對規劃進行科學調整,按照“基本整治型、設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要求咬定目標、扎扎實實、持續推進,加快村庄規劃編制,對農村建房“先管住再管好”,加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三清三拆”環境整治,把一個個特色村寨打造成為一張張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讓廣西農村面貌得到快速改變。要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加快改革成果轉化,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盤活農村資產資源,更好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陳武強調,鄉村振興、“三農”發展在廣西大有可為、大有希望,在今年實現脫貧攻堅勝利收官后,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組織,籌措更多資源和資金投入“三農”發展,研究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無縫銜接。要著力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水、電、公路、網絡等方面加快補齊短板。要持續抓好農村公共服務建設,著力解決農村學校“大班額”、“大通鋪”和鄉鎮衛生院床位配備等問題,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要發掘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突出抓好“一村一品”特色富民產業發展,通過土地流轉改革、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優化完善產業鏈等,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要採取多重舉措、多種形式改革創新,引導鼓勵人才往農村聚集,努力培育本土人才,有效解決鄉村教師、鄉村醫生等基層人才短缺問題。

孫大偉、張秀隆、方春明、周紅波以及黃洲一同調研。(記者/陳貽澤 龔文穎)

相關鏈接

廣西用汗水澆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之花

過去一年,廣西奮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高舉鄉村振興大旗,書寫新時代廣西“三農”發展新篇章。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大專項行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廣西”幸福鄉村建設與鄉村風貌提升協同推進,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數量達1334家……【詳細】

推動科技支撐鄉村振興 廣西實施科技強農八大工程

為推動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和“三農”高質量發展,廣西近日出台科技強農八大工程實施方案,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通過組織實施八大工程,搶佔農業高新技術制高點,利用3年時間力爭全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2%以上……【詳細】

南寧市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有成效,村民獲得感增強

近日,2020年南寧市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集中採訪活動開展,記者來到多個鄉鎮發現,自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以來,南寧多個鄉鎮通過大力開展“三清三拆”“四微景觀”整治等,因地制宜改造村庄基礎設施,完善村庄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詳細】

(責編:李敏軍、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