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銀蠶破“繭”成蝶

2020年04月17日18:0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凌雲4月17日電 近年來,百色市凌雲縣因地制宜,引導鼓勵群眾發展茶葉、山茶油、桑蠶等,踐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種桑養蠶成為脫貧致富產業,富民成效明顯,該縣走好了“絲綢之路”。

“日照桑間雨澆園,葉肥蠶壯吐絲團﹔不怕辛苦不怕累,更盼小康把夢圓。”該縣下甲鎮平懷村連片的桑林郁郁蔥蔥,不時傳來陣陣歌聲,張桂林是一位勤勞的蠶農,她以歌贊頌生活,今年打算每批喂養3.5張蠶:“前幾天剝了第一批蠶繭,雖然價格不是很理想,但產量高,賣了7000多元。”

處在河池和百色邊界上的凌雲縣加尤鎮磨賢村房前屋后滿是桑樹,這個村絕大部分屬山地,以前群眾靠外出務工、種植玉米、養豬、喂雞等傳統種養來維持生活。

“從廣東打工回來后,2006年我種下了30多畝桑樹,當年就收到好效益。”磨賢村桑蠶大戶劉正和作為村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嘗到甜頭后,他不斷擴大規模,目前全身心發展桑蠶,年純收入近20萬元。

“種桑養蠶投資少,風險低,隻要心細、不怕累,收入來得快,小康生活有奔頭。”這是凌雲縣許多蠶農養蠶致富經驗。近年來,該縣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巧用“東桑西移”政策,引導群眾種桑養蠶。2003年,磨賢村、平懷村等村作為試點村開始嘗試發展桑蠶產業,經過十余年的探索發展,目前桑蠶成為磨賢村、平懷村、加西村等村的主導產業,成為全縣脫貧產業。

為了讓桑蠶富農,助力脫貧攻堅戰,該縣加大扶持力度,在苗木購買、蠶房建設、蠶沙池建設和技術上給予支持,服務建設好轄區內蠶繭收購企業,讓蠶農增收和企業效益實現“雙贏”。同時,該縣注重樹典型抓示范,打造凌雲縣桑蠶產業核心示范區,以“專業合作社+基地+科技+貧困戶”等方式讓群眾抱團發展,降低風險,提高蠶農積極性。

“受疫情影響,我們一方面鼓勵群眾發展桑蠶產業,另一方面主動對接市場,確保蠶繭價格穩定,讓群眾的收入得到保障,鞏固脫貧成果。”該縣桑蠶產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縣桑園總面積達8.1萬畝,去年蠶繭產值達2億元,全縣養蠶農戶5981戶,戶均收入3.41萬元,有效助力全縣脫貧攻堅。(韋付增)

(責編:劉佳、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