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侗鄉迎來脫貧致富領頭“燕”

陳燕、李佔平

2020年04月10日11:1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圖為梁燕深入茶園了解產業發展情況。李佔平攝

陽春三月,山花盛開,新芽吐翠,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平流村的千畝茶園裡春意盎然。一大早,平流村第一書記梁燕就帶領村民們上山採摘“明前”茶,這是村集體商標“虹賜福”的主打產品之一,也是春節過后村民們收獲的“第一桶金”。望著滿山翠綠的茶樹和干勁十足的鄉親,梁燕欣慰地笑了,兩年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堅持“值了”!

卸下“紅妝”上山崗,侗鄉迎來領頭“燕

梁燕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財審處副處長,本來可以在城市過著寧靜舒適的機關生活,但為了響應局黨組扶貧攻堅的號召,2018年3月,她主動請纓到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平流村擔任第一書記。行前,她特意在網上查看了平流村的概況:“守昌八協各河畔,平流華練各段河。河流緩平賜福橋,風景林林本旺盛……”優美的詩句配上侗族風情的木樓讓她對即將工作的地方充滿了期待。

然而,入村以后,梁燕立刻感受到環境的艱苦和任務的艱巨。平流村曾是三江縣最大的貧困村之一,全村有1439戶5848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513戶2216人。雖然按照“十一有一低於”的標准,平流村已於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但是脫貧的人群中有370戶屬於“壓線脫貧”,隨時有返貧可能,另有33戶屬於特別困難的貧困戶,需要在兩年內實現完全脫貧……村裡的基礎條件也比想象中的差,特別是村委會專門為梁燕騰出來的木板閣樓,一到晚上就成了老鼠的天下。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她在睡夢中被掉在床上的老鼠嚇醒,不得已她在床邊放了一根“打鼠棍”。

雖然困難重重,但梁燕並沒有被嚇倒,她下定決心要當好這個侗族山村的領頭“燕”,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於是,到任第二天,她就脫下高跟鞋,換上運動裝,放下手提包,拿起筆記本,在村干的帶領下,開始走訪貧困戶。

張家的困難,胡家的期盼,都密密麻麻寫滿了她的筆記。幾天時間她就訪遍了全村4個屯513戶貧困戶。掌握了貧困家庭的基本情況,梁燕又召集村兩委班子開起了“諸葛亮會”,從平流村的歷史沿革到發展現狀,從山上的林茶物產到村民的經濟“小賬”,一路梳理下來,梁燕的心裡漸漸有了思路。同時,她充分發揮村委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組織修訂完善村兩委議事制度,加強黨員業務培訓,重點提高村干辦事能力和村兩委治理水平。

在梁燕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研究制定了因村施策、因戶施方的脫貧攻堅思路和依托優勢產業發展綠色經濟的發展藍圖。

圖為粱燕幫扶的貧困戶利用扶貧政策規模化養殖蛋鴨實現增收致富。李佔平攝

樹立品牌帶產業,利用電商促銷路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平流村依山傍水,木材、茶葉、油茶及林下養殖一直是村民的經濟來源。但是,由於沒有規模化、產業化,村民多年守著“金窩”卻找不到出路。梁燕通過走訪摸底,決定在“特”字上做文章,在規模上下功夫,打造平流產業品牌,以品牌促進發展。梁燕的發展思路得到后盾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的大力支持,在后盾單位的指導幫助下,平流村集體企業三江縣賜福橋種養專業合作社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注冊了集體商標“虹賜福”,讓土裡土氣的農產品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有了“金字”招牌,梁燕又發動群眾擴大產業規模,她和村民一起扛著油鋸上山,伐掉質劣產低的老茶樹,換上了質優高效的品種茶葉、油茶樹,引導村裡致富能手帶動其他貧困戶養殖黃牛、土雞、土鴨、肉兔和稻花魚等特色產品,積極推行“3+1”(茶葉、油茶、優質稻、小黃牛)產業政策,逐步形成了山上種茶、林下養殖、田間種稻的立體產業鏈。

如今,通過幾代駐村第一書記的不懈努力,平流村特色產業項目已初具規模,全村種植優質茶葉2300畝,油茶1500畝,優質水稻1881畝,覆蓋貧困戶比例99.2%,實現了家家有項目,月月有收入,極大地改善了村裡的經濟現狀。

“酒香雖怕巷子深,但有電商來脫貧”。平流村的特色產業和規模上來后,怎麼把產品賣出去一直是梁燕思考的問題。

為了打開銷路,梁燕決定把村裡的電商運營中心作為農產品銷售渠道,通過“互聯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山溝溝裡的農產品走向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既解決了產品銷路又增加了集體收入,更讓村民們嘗到了特色產業帶的“實惠”。

圖為粱燕在走訪貧困戶。李佔平攝

“硬件”“軟件”齊建設,“生態鄉村”展新姿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門裡是危房,門外是垃圾……”村民口中的“順口溜”曾是平流村幾年前的真實寫照。為了把平流村建設成“美麗鄉村”“宜居鄉村”示范點,梁燕積極籌措基建經費,傾力改善村裡“硬件”設施。

2018年5月,為解決村裡引水灌溉難題,她多次向上級部門反映,最終在后盾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爭取到6.5萬元扶貧資金,搶修了沖列、兩號兩條水渠,解決了150多戶村民的春耕澆灌難題﹔2019年又籌措10萬元資金,實現“八敏”產業路硬化目標,解決了19個村民小組1200多戶村民的上山下山困難。此外,她還協調到36萬元城鄉建設補助資金建設村民活動中心、戲台、籃球場和河堤加固綠化等項目,為村裡的道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解決村民摸黑走路的歷史,並在村裡建起第一座公共廁所,徹底改掉村民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在梁燕的倡議下,村裡還建起公租房,既解決外來人員居住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同時硬化了河堤兩岸道路,緩解了圩日、節假日的堵車和停車難題……

村裡的“硬件”設施在不斷改觀,“軟件”建設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梁燕結合侗族群眾在不同時節都要舉辦大型民俗活動的特點,組織村兩委班子利用侗族群眾舉行坐妹、吃油茶、打糍粑、跳多耶、聽侗戲等傳統活動,引導群眾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實行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倡導積極健康的休閑娛樂方式。

經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村民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改變,平時喜歡聚眾打牌、賭博的人喜歡上了籃球、下棋和廣場舞,好逸惡勞的少了,踏實肯干的多了,“悶聲發財”現象不見了,“共同富裕”成了全村人的共識……在以梁燕為核心的村兩委的帶領下,平流村正在發生著“山鄉巨變”,一個“生態”“宜居”的平流村已初見雛形。

一分耕耘一份回報!梁燕通過兩年多時間的辛勤付出,帶領平流村改變了落后的面貌,豐富了村民的“荷包”,也贏得了侗族群眾的真心稱贊。每逢傳統節日,平流村群眾都自發地載歌載舞,用最真摯的侗族大歌歌唱他們心中的領頭“燕”。

夸夸駐村好書記,扶貧攻堅有思想。

籌資建設村容變,文化中心亮堂堂。

油茶新種樹成林,鼓勵多養豬牛羊。

書記駐村真辛苦,為村工作日夜忙。

…… 

(責編:陳燕、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