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人都脫貧了,我才放心”

——記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共和村第一書記黃國整

2020年04月03日14:04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黃國整在查看中草藥的生長情況。金秀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金秀4月3日電 駐村扶貧工作復雜又繁瑣,黃國整做了4年駐村第一書記,卻還“舍不得”走。

2016年,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共和村,18個自然屯沒有一條水泥路,全村1792人,貧困人口有988人。駐村后,為提高工作效率,黃國整經常“蹭”村干部的摩托車去走村串戶,每天風裡來、雨裡去。4年間,共和村實現屯屯通水泥路,還建起4條產業路,貧困人口降到3戶9人。黃國整說,全村人都脫貧了,他才安心回去。

走村串戶 “蹭”村干部的摩托

2015年年底,黃國整由來賓市中醫醫院派駐至金秀鎮共和村擔任第一書記。2016年3月,黃國整第一次來到共和村,盡管出發前已經看了很多材料,但駐村后他還是有些意外:整個村委沒有一條水泥路,全村437戶1792口人,分布在18個自然屯,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52戶988人。

“泥沙路坑坑窪窪,大多比較窄小,雨天濕滑,行走困難,一不注意就翻車。”村委副主任何連華說。第一次入戶走訪,黃國整選擇走路。“看起來就兩三公裡路程,以為不遠,實際上走了3個多小時。”黃國整說,第一次走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次,黃國整去古卜屯走訪,與村民聊著聊著,天色晚了,他隻好借住在扶貧對象家裡。當時是夏天,山裡的蚊子又大又凶,當地群眾又不挂蚊帳,黃國整被蚊子攪得難以入睡。

就這樣,黃國整利用一個星期完成了18個屯的走訪,住農戶家也成為常事。

黃國整發現,交通不便嚴重阻礙群眾脫貧進程。“每家每戶都種有不少杉樹,但村裡路不好,砍運成本很高,村民種植、護理的積極性不高。”黃國整說,村民對脫貧致富興致不高,不重視教育、思路不開闊,輟學率高,這與所處環境有關。他決心幫群眾修好路。

為提高走訪效率,他“盯”上了村干部陶勇的摩托車,經常逮住機會就讓陶勇載他下村。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宣傳扶貧政策和發展規劃,4年間,黃國整幾乎每天都與群眾待在一起。

深入群眾 自學當地方言

為更快融入當地群眾,黃國整開始自學瑤語。

2016年5月,黃國整到村民趙進秀家走訪,他一邊向趙進秀了解情況,一邊向他學習瑤族日常問候語。“第一次說瑤語,村民都笑我,但我感覺他們對我更信任了。”黃國整說。每天進村入戶,村民家的狗都與黃國整“混熟了臉”,見了他就搖尾巴。

要致富先修路,黃國整意識到必須加快修路進度,於是不斷向相關部門申請。2016年12月,黃國整為坤林屯申請的屯級水泥路終於開工。經過半年的修建養護,2017年6月,這條長5公裡的水泥路通車了。這是共和村第一條屯級水泥路,坤林屯的360名群眾高興不已,其他村屯的群眾也看到了希望。

群眾的熱情被點燃,黃國整也更有動力,繼續為各村屯申請修路。4年時間,18個屯全部建成水泥路,還建成4條產業路。“現在共和村變化很大。”陶勇告訴記者,路修好后,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都非常感謝黃國整書記。”陶勇說。

培育產業 帶領群眾致富

黃國整與村委干部分析后認為,村裡要脫貧必須培育新的主導產業,增強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黃國整帶領村“兩委”確定了4項主導產業,包括中草藥種植、野生茶、竹筍和杉樹產業。目前,共和村共種植杉樹9000多畝、野生茶1500多畝、竹筍15000多畝、中草藥4000多畝,成立了6家合作社,涌現出趙成品、趙春兵、龐成仁等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在黃國整的帶領下,2016年、2017年,共和村脫貧73戶312人﹔2018年,通過“雙認定”脫貧137戶527人﹔2019年,通過“雙認定”脫貧14戶3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2%。目前,該村僅剩3戶9人未脫貧。

盡管任期已滿,但黃國整還不願走,因為他還有未完成的心願:“我要看著所有群眾脫貧才放心。”(莫岑、吳明江) 

(責編:吳明江、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