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別太累,機械來幫忙

柳江區早稻生產現場會在成團鎮裡灣村召開

【查看原圖】
機械化插秧。徐肖玲攝
機械化插秧。徐肖玲攝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0年04月01日16:02

3月25日,柳州市柳江區早稻生產現場會在成團鎮裡灣村召開。會上,與會人員觀摩了成團鎮裡灣村現代糧食生產示范區水稻機械化插秧的現場操作。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扑扑趁春晴。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當前正是春耕春種好時節,柳江區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搶農時保春耕工作。筆者在成團鎮裡灣村現代糧食生產示范區看到,幾台乘坐式插秧機馬達聲轟鳴,在犁耙好的水田裡來回穿梭,伴隨著農機手嫻熟的技術與插秧機的高效作業完美結合,一株株秧苗從插秧機苗盤上滑落,整齊有序地插入水田裡。

與傳統手工插秧相比,水稻機插秧具有省時、省工、省力的特點,插秧機在進行作業的時候,隻要將秧苗整齊擺放在插秧機上面,開動機器就可以自動插秧了,不到20分鐘,一畝水田就完成插秧工序,插秧機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品種,按照不同的需要調節株距和插秧的株數。

柳江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農戶自己拋秧,一個人每天大概可以拋一畝地,機械插秧一天大概可以插20到30畝,效率比人工提高了20倍以上。”同時,機械插秧還具有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量等優點。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採用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利用現代化農業裝備進行集約化育秧的生產方式,克服了低溫等自然條件的制約,有效搶抓農時。其還具有“六省兩增”的特點,即省秧田、省種、省工、省水 、省投入、省時、增產、增收,特別是省水功能更為顯著,有效解決傳統育秧成秧率低、秧苗素質差的問題。

柳江區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主要採取“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從播種、育秧、機插、機耕、機防、機收、機烘、打包、銷售等,都是合作社“一條龍”服務,農戶隻需要負責田間的日常水肥管理即可。這樣的運作模式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且極大地解決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有效保障糧食安全,實現了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雙贏”。

此外,柳江區還承擔自治區種子管理站關於品種區試任務,每年引進種植選育出優質的品種進行對比展示,找出適合柳江區種植的品種,在優質稻區大面積推廣。據了解,柳江區今年的插秧時間,總體上比往年提早了5天左右,預計大面積插秧出現在4月5日前后。目前全區大型專業化糧食生產合作社有3家,育秧工廠2個,年覆蓋水稻種植作業服務面積約10000畝。

下一步,柳江區將著力培育更多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引進糧食龍頭企業,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成團、穿山、百朋等鎮主要的水稻產區全面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提高糧食產量、質量,保障糧食安全。(徐肖玲) 

分享到: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