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集體項目收官之年再發力

——藤縣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綜述

2020年04月01日10:02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時下,是春耕春種和冬季農副產品加工上市的“黃金檔”。3月26日上午10時,藤縣東榮鎮坡頭村駐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於力走訪完貧困戶后,又回到村委會大樓裡上線直播了。

“梧州是中國鴨腳木蜜之鄉。看!我們坡頭村生產的鴨腳木蜜結晶色澤像淺琥珀,溫水沖開后空氣都帶有淡淡的甜味,這是原生態、純天然的品質,清熱、潤燥的效果很棒。”一人一桌一電腦,於力扯開嗓子賣力推銷農產品,樓裡樓外都回蕩著他的聲音。

坡頭村過去曾是“空殼村”,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於力一手創建的坡頭村電商園為村裡的農副產品打開了銷路,近兩年帶動農戶銷售香水檸檬、八角等產品130多萬元。村集體也開始廣泛參與發展香水檸檬、八角、農家筍干、養殖蜂蜜等產業,收入逐漸殷實。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薄弱村發展提升,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藤縣調動駐村工作隊員的積極性發揮各自特長,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孵化貧困村集體項目,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2019年,全縣657名駐村工作隊員帶動298個村(社區)培育支柱產業,形成了以禽畜、水產等生產養殖為主,以特色優勢水果、蔬菜、中草藥為輔的產業格局。當年,所有村(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4萬元,其中年收入超10萬元以上的村有33個。

資源向貧困村集體項目傾斜

“藤縣把村級集體經濟70%以上的項目融入葛根、八角、柑橘、杉木、養雞、養豬等特色產業的發展中,充分調動農戶和集體經濟組織參與的積極性。”藤縣縣委書記黃東明說,找准村級集體經濟和特色產業的結合點,通過黨建引領、人才支撐、政策扶持,激活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實現集體與群眾“雙增收”。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沖鋒號已經吹響。藤縣繼續深入實施“紅雁領頭”工程,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風上過硬、致富本領和帶動能力強的各類人才選進村級領導班子,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時開展好“奔騰(藤)聚賢(縣)”計劃和“匯才興農”工程,回流外出創業的鄉梓人才650多人,將2650多名“土專家”“田秀才”收集到本地鄉土人才庫,培育懂產業、會指導的致富帶頭人隊伍,鼓勵引導致富帶頭人帶領村民抱團發展本地特色優勢產業。

把集體項目“扶上馬”,還需“送一程”。2019年,藤縣共投入2億多元產業扶貧資金發展貧困村特色產業,其中有8695萬用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扶持發展集體項目216個。同時,藤縣還統籌各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和第一書記項目資金3884萬元與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縣城和鄉鎮農貿市場,為農產品搭建流通平台,為集體經濟創收796萬多元。

“今年,藤縣把‘以獎代補’補助標准在去年的基礎上提高50%,讓村集體和貧困戶在參與扶貧項目過程中,能分到更多的政策紅利。”藤縣扶貧辦負責人說,近年來,為加快深度貧困地區集體產業“破殼”,藤縣推動基礎設施項目等各類資源向深度貧困地區一線傾斜,已經投入約2449.62萬元用於修建村屯道路、水利設施等項目,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支撐產業脫貧突圍之路。

組織保障讓好項目變大項目

今年初,藤州鎮積和村第一書記甘永祺拿到村會計員核算的集體收入后,感到很“解氣”。因為在2016年以前,積和村的集體經濟收入為零,沒有發展活力。現在,村集體經濟已突破20萬元。

到任之初,甘永祺面對產業基礎為零的困局,一籌莫展,他帶著疑問向縣委組織部求助。縣委組織部很快派出工作組到積和村開展調研,建議甘永祺嘗試動員村集體與養殖上市公司新希望集團合作,爭取上級各有關部門的扶持資金建設年出欄8000頭肉豬的規模養殖項目。甘永祺找准了使勁的方向,一步步把項目從藍圖變成施工圖。新希望集團也在藤縣找到了擴張產業版圖的新支點。

“藤縣緊跟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需要創新黨組織設置,探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黨員+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發動3000多名黨員活躍在生產種植、技術指導、銷售服務全鏈條,帶動全縣75%的貧困戶抱團發展,已經發展685個產業項目。”藤縣組織部副部長楊愈說。

據介紹,藤縣定期派出由組工干部組成的“一聯三促”工作組,定點到所負責鄉鎮,沉下田間地頭開展調研和指導,匯總基層反映的問題和建議,並及時協調解決基層產業發展、規范黨組織生活等問題,為工作隊員駐村開展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時期,藤縣進一步發揮組織保障作用,為貧困村涉農項目和集體經濟項目協調各類對口資金,建設和提升一批村集體項目產業示范基地,把好項目變成大項目,示范引領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陳可夫 李靜琪)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