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窩窩裡的脫貧記

2020年03月23日16:08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質量怎樣、小康成色如何,脫貧戶最有發言權。

“黨和政府幫扶我們一把,我們自己也要努力爭口氣,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創造。”廣西容縣石頭鎮睦衷村村民鄭遠感慨道。不過幾年光景,這名大山裡的普通漢子,就實現了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好榜樣的蛻變。

2017年,鄭遠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鄭遠一家共五口人,擠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房間。鄭遠獨自帶著四個未成年子女,其中兩個孩子在石頭中學就讀,兩個孩子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的重擔全壓在鄭遠一個人的肩膀上,生活窘迫,舉步維艱。

搭精准扶貧快車,學技術謀出路

為了幫助鄭遠早日摘掉“窮帽子”,當地政府對他進行了精准幫扶、精准施策。多年來,鄭遠一家享受了醫療、教育、低保、危房改造、產業扶貧以獎代補等多項政策補助,這些補助大大緩解了他的經濟壓力,也讓他重拾對幸福生活的信心。

“活著應當有志氣,自力更生才能行。”不甘貧困的鄭遠心裡一直牢記。他沒有“每天靠著牆根晒太陽”等著小康送上門,而是一心想著如何能夠盡快脫貧致富。

為了盡可能地增加收入,在農閑時節,鄭遠將四個年幼的孩子托付給年邁的父母,自己隻身南下廣東省佛山市打工,到了農忙季節他又趕回來耕作農田並趁此機會照顧孩子。鄭遠一心想用勤勞的雙手改寫一家人貧困的命運,因為要照顧家人,他隻能打一些散工、苦力工,不能入廠謀一份正常穩定的工作,所以收入不高。每月除去正常開支后,自己所剩無幾。

一次,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鄭遠面臨的難題。經過多次碰頭研究,駐村工作隊員專程聯系了睦衷村在佛山市的創業成功人士,讓鄭遠在打工之余,到本村人的工廠裡學習焊接技術。

鄭遠正在加工材料。伍永紅攝

有了幫扶干部的牽線搭橋,鄭遠從此一邊打工一邊抽空學技術。勤奮好學的他很快學會了焊接技術,並且順利出師。有了過硬技術傍身,鄭遠頭一次嘗到了手裡有余錢的甜蜜。

抓住機遇敢拼,創出幸福生活

2018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鄭遠得知有一家工廠有焊接件要外發加工,該工廠的老板恰好是本村人。鄭遠有心接下這項業務,於是前往工廠與老板洽談。老板真誠務實,念在與鄭遠是同村人,考慮鄭遠家庭貧困真心想幫扶他一把,便現場讓鄭遠嘗試焊接。鄭遠不負所望,焊接件非常理想,老板當場同意鄭遠承接該項業務。不過,該老板也提醒鄭遠,加工產品要先期投資約10多萬元來買設備、租場地,而且有一定風險,鄭遠需要考慮清楚。

“不能隻靠政府的接濟,隻有敢拼敢闖,才能真正擺脫貧困。”考慮了幾天的鄭遠還是決定趁此機會搏一搏,“成功了可能改變一家人的命運,失敗了大不了就繼續打工。”

下定決心后,鄭遠開始為籌集資金而忙活,向親戚朋友借錢,勉強湊夠了先期啟動資金。隨著場地的落實、設備的到位,鄭遠心中的大石頭也漸漸放下來了。

俗話說好事多磨。由於缺乏創業經驗,鄭遠以為有了設備就會有收益,干了一段時間,問題就逐步暴露出來了。買設備易耗件需要錢、租金需要錢、做模具需要錢……面對這些問題,鄭遠的心一下沉到了谷底,沒有后續資金,生產如何能開展,如何能還清前期的債務,一家老小的生活如何維系?每天看著這些設備,鄭遠有了想放棄的念頭。

鄭遠正在進行焊接作業。伍永紅攝

就在這節骨眼上,駐村工作隊員梁勇聽說了這一情況后,立即打電話給鄭遠打氣,告知他不用為家裡擔憂,黨委政府有相應的政策扶持,讓他安心創業。在駐村工作隊的關懷下,鄭遠又重拾起了信心。包片村干部鄭銳得知情況后決心幫鄭遠一把,先后累計無償借給他超過10萬元。在得到有力的支持后,鄭遠的加工生產線得以正常運轉。好消息不斷傳來,由於加工的產品質優價廉,鄭遠贏來了更多的訂單。

2019年8月29日,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到鄭遠家進行危房改造驗收。鄭忠惠攝

2019年5月,鄭遠一家進行危房改造,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補助及獎勵資金4.1萬元﹔8月,一家人喜遷新居,開始新生活﹔同年底,鄭遠光榮脫貧。“感謝駐村工作隊員,感謝村干部,感謝黨和政府對我的扶持。”鄭遠激動地說。

致富不忘黨恩,捐資建設助鄉鄰

鄭遠依靠勤勞的雙手,鋪筑了一條自立自強的脫貧致富之路。他脫貧致富后不忘家鄉、不忘眾鄉鄰,積極支持村裡的公益事業。光是村屯文娛廣場項目建設,鄭遠前前后后共捐了1.2萬元。

“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但政策再好也得自力更生找出路。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貧困的命運。我可以,你們也一定可以。”鄭遠一有機會便鼓勵向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同時,鄭遠還非常樂意向村民傳授焊接技術,調動村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朱曉玲、李鐘禮、彭少蘭)

(責編:朱曉玲、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