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大量政務服務、司法服務搬上“雲端”——

政務一鍵辦 庭審搬上網(法治頭條)

本報記者 張璁

2020年03月12日09: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政務一鍵辦 庭審搬上網(法治頭條)

核心閱讀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線作戰”的過程中,各地各部門積極開發運用在線“不見面”就能完成的行政審批、便民服務等各類數字化平台和工具,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新機遇,數字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3月3日上午,廣西南寧交管部門收到一條求助:有一名山東青島的志願者,由於車輛挂桂A牌,在當地出入社區運送防疫物資不方便,希望通過“交管12123”平台申請機動車電子轉籍業務,換成青島本地號牌。

接到信息后,南寧車管所網辦中心立即行動,信息轉遞、后台審核、電子檔案審核上傳全流程加速,很快就完成了這項業務,整個過程還不到30分鐘。

相距2300公裡,辦事30分鐘完成,這是疫情防控期間有關部門全面推行“加急辦、預約辦、便捷辦”,群眾辦事“網上辦、自助辦、延期辦”的縮影。

租房補貼一“鍵”到位

“不接觸”催生出越來越多的“雲服務”

3月2日下午3時,洪麗青打開杭州政商“親清在線”數字平台,填寫資料后按下確認鍵。很快,她的支付寶上便收到了從“杭州市政府”賬戶直接匯入的500元疫情租房補貼。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杭州出台了“企業員工租房補貼”等多項惠企惠民政策,並在3月2日正式上線了“親清在線”數字平台,符合條件的企業、員工隻要一“鍵”點擊,就能“碼”上領取。洪麗青沒想到,這筆“點對點”在線發放的補貼,從確認到發放,過程還不到2分鐘。“過去總覺得政府部門離自己很遙遠,可在數字平台上看不到層層申報審批,該享受到的政策補貼清清楚楚,感覺政府的服務就在自己身邊。”洪麗青說。

以前,大多數惠企政策兌付都是“企業申報、政府審批、層層撥付”的傳統流程,可疫情期間,人員不能見面,這套流程的弊端立馬顯現出來。針對這一情況,杭州市上線了“親清在線”數字平台,作為“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在線理念、大數據思維和承諾制”進行流程再造和后台數據協同,企業無需提交各種証明,即可享受在線兌付。“通過對政府部門‘輕量化’資源整合、數據協同,形成政商‘直通車式’的在線服務系統。”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戴建平說。

不僅發放政府補貼搬上了網,企業申報復工也飄上了“雲”。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杭州市建設了網上申報復工平台,並誕生了風靡全國的健康碼管理理念。杭州健康碼是市民通行電子憑証,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自行網上申報並經后台審核生成,實行“紅黃綠”三色管理:顯示綠碼者,亮碼通行﹔顯示紅碼和黃碼者,需要自我隔離並健康打卡,滿足條件后將轉為綠碼。而最方便的,是健康碼隻需一次申報,即可在生產、生活中“通用”。來自杭州市發改委的統計數據顯示,短短幾天,復工平台申請企業就超過20萬家,健康碼申請人數突破1000萬,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和精准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疫情防控期間“不接觸”正在催生出越來越多的“雲服務”:國家移民管理局上線“出入境信息一鍵通”查詢服務,向社會提供疫情防控期間相關國家和地區採取的臨時入境管制措施和我國口岸通行情況﹔國家稅務總局集成推出24項措施,截至3月3日,依托電子稅務局實現90%以上的主要涉稅服務事項網上辦﹔教育部推出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不打烊的“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讓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不見面也能招聘,免費為大學畢業生提供服務……數字技術在加速政府服務理念轉變中的作用正在日益顯現出來。

法院庭審搬到網上

信息化建設確保公平正義不耽擱

日前,廣州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二庭法官張艷為一場特殊的庭審做好了准備。她一個人對著一台架好的攝像設備,端坐在電腦屏幕前面,身后是一塊約3平方米的綠色幕牆。

“現在開庭!”隨著清脆的法槌聲響起,在電腦端展示庭審實況的屏幕中,張艷坐在了法庭審判台上,國徽、審判席等庭審元素一應俱全,兩名陪審員出現在法官兩側的審判席上。其實,除了張艷身在法院,兩名陪審員正待在各自家中。

這一神奇的庭審效果正是通過廣州互聯網法院根據疫情防控需要自主研發的“YUE法庭”實現的。作為該院互聯網審判創新實驗室最新研發的技術成果,依托“YUE法庭”這個虛擬仿真法庭,法官和人民陪審員可實現不同場域同台開庭。

據介紹,“YUE法庭”以視頻分割技術為基礎,集成虛擬直播平台系統、視頻系統、音頻系統、錄制系統、綠箱系統等,僅需一塊綠幕,即可將計算機模擬的三維法庭場景與攝像頭拍攝的人物活動圖像進行數字化實時合成,能實現全場域在線開庭,實現了實體法庭向5G虛擬智能法庭的無縫“跨越”。

疫情當前,很多社會活動、行政活動都停止了,但司法活動不僅不能停止,還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時限,該辦案辦案、該開庭開庭。為了確保公平正義不耽擱,近年來,司法機關著力推進的信息化建設派上了大用場。

日前,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就利用“最高人民法院移動微法院”實現了網絡開庭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在這場物理空間“互不接觸”的庭審中,不僅通過線上發送訴訟文書、開庭傳票、線上庭審注意事項等文書,而且整個庭審過程也都搬到了網上。最終在庭審現場,雙方當事人表示“握手”言和,並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移動微法院”平台當庭簽署了正式的調解協議。

疫情期間,檢察機關也開啟了在線辦案模式。“各位准備好了,那我們就開始。”2月25日,重慶市檢察院人民監督員常麗莎被邀請在線監督重慶市南岸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不起訴案件。視頻聽証會上,承辦檢察官向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簡要介紹了案情,並由各方在線上充分發表了意見。參加完這場“視頻見証”,常麗莎希望檢察機關以后多組織這種遠程視頻聽証,使司法程序更加公開、透明,也促進大家了解、支持檢察工作。

化危為機打造數字政府體系

打破數據孤島、數據煙囪,讓沉睡的數據活起來、用起來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以大數據、智能化為代表的新技術在推動各地數字治理上的作用充分凸顯。專家表示,在疫情防控中,大量政務服務、司法服務“上網”,得益於多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在推動拓展數字政府應用方面的積累,已經具備了較充分的技術和產品儲備。而此次疫情突然暴發,一方面倒逼政府數字化轉型以提升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創造了在線政務服務的巨大社會需求,客觀上提升了在線政務服務的優先等級。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助理、數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孟天廣表示,疫情期間的特殊環境讓人民群眾對便捷、安全的在線政務服務需求更為強烈,不僅實現了數字政府從“政府建”到“群眾用”的順利轉型,而且收獲了空前規模的用戶體量,有力推動了政務服務從窗口化到自助式、全天候、“最多跑一次”的轉變,多地“網上辦不見面”審批率明顯提升。

“疫情防控是在線政務服務效能的‘試金石’。”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副教授翟雲表示,最近幾年,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政務服務數量激增一定程度上就是各級政務部門網上服務能力提升的真實反映,也是對在線政務服務水平的一次大檢閱。

互聯互通難、數據共享難、業務協同難一度是數字政府建設面臨的“三座大山”。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各地各部門同心協力、相互配合,地區之間、部門之間、政府平台和商業平台之間、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之間的互通融合展現出積極的變化,長期制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的鴻溝也出現了消弭的跡象。

“經過這次考驗,政務雲建設將會按下快進鍵、駛入快車道,但不能就滿足於目前所取得的成績,還是應該將推動數據開放作為數字轉型的重中之重。如何打破數據孤島、數據煙囪,讓沉睡的數據活起來、用起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點數成金’的作用,是下一階段需要著力破解的課題。”翟雲說。

孟天廣則認為,疫情暴發帶來的危機正在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機遇”,有助於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政府體系,“一方面要持續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政務服務平台、移動政務應用的滲透率,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在線政務服務﹔另一方面也要著力提升政務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基於海量政務數據研判社情民意、營商環境變化規律,評估政務服務能力和績效,助力服務型政府建設。”

《人民日報》(2020年03月12日19版)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