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10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4萬元

2020年03月10日17:5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巴馬3月10日電 在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那桃鄉那桃村六方屯小谷雞基地,筆者看到一箱箱肉雞送出雞舍,飼養員在車間裡忙碌包裝著養殖好了的肉雞。

據村支書黃忠新介紹,2019年,那桃村六方屯小谷雞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佔地面積約220畝,共投入雞苗6000多羽,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帶動了88戶貧困戶增收脫貧。“2019年我家領得了雞苗38羽,一年來通過養殖小谷雞獲得3000元的收入,日子越過越好了。”那桃村六方屯脫貧戶玉恆杰笑著說。

“以前,我們村沒有什麼產業,村裡的年輕人都是外出務工,中老年人群隻能在家守著家裡的幾畝田地,村裡蕭條沒有生機。自從村裡發展起這個小谷雞林下養殖產業后,農戶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增收的路子,讓貧困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村支書黃忠新說。

那桃村曾是一個“空殼村”。2015年精准識別時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8戶993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來,村裡依托自身自然條件,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起小谷雞養殖特色產業﹔2019年成立了小谷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11棟雞舍及育雛室、飼料房、看護房等配套設施,由小谷雞公司提供技術和賒銷雞苗飼料及保價回收產品,帶動農戶發展養殖產業,預計年出欄商品雞近4萬羽。目前,基地形成了集雞苗發放、肉雞銷售等於一體的產業鏈,不僅解決了群眾就業問題,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增收。

“我們村是通過‘公司+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基地+貧困戶’的運營模式,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帶動貧困戶就進創業就業實現增收脫貧的。”那桃村第一書記李明建介紹到。據悉,經過五年的努力,那桃村共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171戶759人脫貧。

“我在白玉蝸牛養殖基地裡是養殖技術員,每個月有3000元的收入。”甲篆鎮好合村弄九屯農戶張安全告訴筆者。

“2018年,我們村實施‘認領式’社會扶貧模式,整合社會認領資金及政府資金分別建成豬、雞、羊、蝸牛標准圈舍202個,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帶動了328戶農戶通過養殖實現增收。” 甲篆鎮好合村支書張安洋說。

甲篆鎮好合村17個村民小組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4戶942人,貧困發生率為47.69%,是深度貧困村。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我們村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社+群眾、村集體自營、資金資金入股等多種形式發展村集體經濟,2019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0萬元以上,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張安洋笑著說。

這是巴馬縣引導貧困村整合資源,多種形式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縮影。據悉,2016年以來,巴馬縣共安排資金10616.01萬元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有力推進消除農村集體經濟“空殼村”,發展壯大“薄弱村”集體經濟。

目前,巴馬全縣共107個行政村(含社區)村集體經濟實現總收入659.6502萬元,所有行政村(含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實現4萬元以上的目標。在村集體經濟助力下,2019年巴馬縣共完成4154戶貧困戶19157個貧困人口、2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1.24%,達到整縣脫貧摘帽“一低於”標准。(凌吉榮、韋雄英、韋樹北、劉佳)

(責編:劉佳、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