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瓊:戰“疫”戰脫貧 女支書撐起“半邊天”

2020年03月07日23:3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三江3月7日電 “您好,進村請先量體溫!”一位回來的村民張成生剛到紅岩村紅岩屯路口,就被該村的黨支書潘彩瓊攔住了。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檢查步驟,潘彩瓊為他進行了體溫測量,在確認無疑似特征后,張成生順利地回家了。

潘彩瓊,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洋溪鄉紅岩村黨總支部書記,在疫情阻擊戰中,她帶領黨員沖鋒在前,恪盡職守。在脫貧攻堅中,她動員群眾發展產業,種植油茶、茶葉,興修產業路,打造創業致富基地。2019年紅岩村19戶、89名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率降至1.47%,實現整村摘帽。

奮戰疫情 不畏艱辛勇擔責

“黨支書帶我們入戶排查,工作盡職盡責。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村民才會感到踏實。”紅岩村副主任張信賢說到。一個口罩、一本筆記,是潘彩瓊的全部武裝。入戶排查時,她永遠是站在最前面的那一個,一戶一戶敲門,一個一個細問,對自粵、鄂返鄉的村民進行記錄,並做好各種應對工作。疫情期間,她連續多天站在抗擊疫情一線,排查返鄉村民務工地點,摸清返鄉村民外出動向,紅岩村的防疫情況,她做到了然於心。

“在這關鍵時刻,身為黨員的我們更應該義不容辭保障人民人身安全……”這是來自紅岩村黨員之家微信群的一條信息。在潘彩瓊的組織下,69名黨員分組實行輪流值班制,保証每天上下午對各村屯卡口的進出車輛和人員進行檢查與體溫監測,協助駐村干部及村兩委挨家挨戶發放告知書,做好地毯式入戶排摸、宣傳工作。同時,組建物資代購小組,聯系車輛,為村民們代購生活用品,傳授居家隔離消毒防護等知識,為村民們提供暖心服務。疫情期間,紅岩村共取消各類酒席5場,有力的保障了群眾的生活安全,紅岩村的黨員們用實際行動將黨旗插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發展產業 群眾增收村摘帽

“我家種了5.6畝的新品種油茶,按照種植的標准進行了坡改梯,每畝每年都有680元的補助!”脫貧戶張奶艷文扳著手指說,去年她家獲得產業補貼將近4000元,並順利脫貧。

為發展壯大紅岩村產業,潘彩瓊積極帶領群眾開展高效優質油茶基地建設,共完成了紅岩村紅岩屯、高貴屯、塘口屯、烏述屯等4個片區新品種高效優質油茶基地建設686畝,基地建設覆蓋率貧困戶達98%。在基地建設成功地背后,都包含了潘彩瓊與村干們的艱辛與汗水。建設之初,貧困戶上山開地的積極性不高,持觀望態度的比例較高﹔個別農戶因勞動力不足不願拿出自家土地參與連片示范基地的建設。基地建設推進緩慢,趕不上農時,又得等來年,潘彩瓊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2017年11月,利用“一帶二幫三,先鋒促脫貧主題黨日”活動,潘彩瓊率領村干、黨員骨干和村民代表共20人到斗江鎮思歐村宇塘優質高效油茶種植基地進行學習培訓,提升村民們發展優質高效油茶產業的意識。2017年12月,在紅岩村紅岩屯的集體林場。經過一個月的施工,60畝左右的軟枝油茶連片示范基地樣板顯現雛形。當其他屯的群眾看到示范效果后,由“喊、請”的局面轉為自己“要、爭”。當年紅岩村積極打造示范基地3個共285畝,農戶個人新種(品改)油茶面積為55畝。同時,積極向幫扶后盾單位申請5萬元產業發展資金用於油茶基地坡改梯的前期開發資金。以扎實的產業發展,為紅岩村整村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基礎。

完善設施 生產便利惠百姓

“現在產業路都修到我茶籽地旁邊,用車一次就可以拉200多斤,方便了很多!”現年60多歲的村民姚奶國成高興地說。曾經,要到油茶地裡勞作的她要包好糯米飯,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八點才到家,而一天的勞動也隻能挑回40斤茶籽。

“我每天可以摘得10多斤茶葉,有60多塊錢的收入!”貧困戶吳條化說道。產業路開通后,2019年吳條化又新開了1畝茶葉地,種上了福雲六號。前三年將分別獲得2700元、1800元、900元的產業發展補助。

要致富先修路,潘彩瓊以產業路建設為突破口,破除制約貧困戶發展的瓶頸,打通脫貧致富“最后一公裡”。紅岩村優先連通產業基地、茶園、油茶樹地,建設產業路,共新增開通產業路8條共計14公裡,投入資金達280萬元,直接受益508戶2291人。產業路的開通,加快了紅岩村產業的發展。目前,該村已形成了油茶、茶葉、杉木、優質稻為主的“3+1”特色產業,其中油茶種面積達3500畝,建成示范基地5個﹔茶葉種植面積1000畝﹔優質稻種植面積800畝,實現特色產業在該村貧困戶的全覆蓋。

“群眾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這是潘彩瓊經常挂在嘴邊的話。作為一名黨員,她以此為出發點,情系百姓,一心為民,在戰疫情戰扶貧的路上發揮著“半邊天”的作用,贏得了紅岩村侗、苗族群眾的信賴。(滾億忠、吳明江)

(責編:吳明江、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