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精神在八桂大地深扎根

“中國憲法邊疆行”第二季廣西掠影

2020年02月17日07:4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廣西東興市萬尾村,是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小村屯,村中67歲的京族老人駱文芳,四十年如一日堅持在家門口升國旗。他憑著一顆赤子之心和使命感,帶動家人和全村村民樹立了終身守土保疆,堅持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憲法精神。

廣西崇左、百色、防城港3個邊境市及所轄8個邊境縣(市、區)、87個邊境鄉鎮,500多個邊境村與越南山水相連,邊境通商歷史悠久,雙方邊民交往緊密。

邊疆不寧國難安。“七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為筑牢邊疆安全的銅牆鐵壁、保証邊境經濟繁榮穩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持續發力邊關法治特色宣傳、著力面向東盟周邊涉外法律服務,為廣大邊民、商戶、群眾提供更多精細化、個性化的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積極探索並形成新時代邊境地區鄉村社會治理的新路子。

2019年11月12日,“壯美新廣西 法治新時代”2019年中國憲法邊疆行活動主會場啟動儀式。鄭肖君攝

2019年11月12日,“壯美新廣西 法治新時代”2019年“中國憲法邊疆行”活動主會場啟動儀式。鄭肖君攝

壯大一線法治隊伍 守護基層鄉村和諧

十萬山瑤族鄉,位於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全鄉1.2萬人口中有4600多人是上世紀80年代的越南歸僑瑤胞。因祖輩、父輩歷史遺留的土地問題,鄰裡糾紛時有發生。

凌增志,防城區十萬山司法所所長。針對當地復雜的社情,他走村串戶上門普法,幫貧扶困,化解矛盾從未停歇,被當地鄉民尊稱為“凌調解”。

凌增志(左二)向村民了解家庭情況。吳良藝攝

凌增志(左二)向村民了解家庭情況。吳良藝攝

2018年2月,十萬山瑤族鄉垌平村的韋某來到十萬山司法所求助,稱他父親為李某做工時被水泥砸到腰部,導致腰部尾椎骨爆裂住院治療,在防城港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李某在墊付了六千多塊的醫療費后,就不願意再支付醫療費了,希望司法所能提供幫助。

接案后,凌增志多次走訪李某,李某均不願意見面協商。凌增志繼續利用電話、微信與李某商談,最終勸服李某願意支付全部費用,並承擔后續治療及營養費。當醫藥費及后續治療費用交到韋某的手上時,他拉住凌增志的手,激動地說:“多虧了您!不然這個事情真不知道怎麼處理好。”

“鄉裡鄉親的,以和為貴,隻要是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會服你的。”凌增志說。

周梅初,憑祥市浦寨邊貿區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他通曉中越雙語,三年解決了80多起邊貿糾紛。2018年12月,浦寨調委會被國家司法部授予“全國人民調解先進集體”稱號。“邊貿邊民客商游客,有時候可能因為一件小事情都會鬧起來。我們給老百姓說法說情說理,解決了問題又宣傳了法律。”周梅初說。

周梅初(右)與越南籍調解員共同研究案例。憑祥市司法局供圖

周梅初(右)與越南籍調解員共同研究案例。憑祥市司法局供圖

在中越邊境線上,廣西千百名司法行政基層干部、調解員像“凌調解”和周梅初一樣,扎根基層開展法治宣傳提供法律服務,引導鄉村群眾學法用法,一件件調解案子變成了當地農民群眾身邊的生動案例。

廣西司法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廣西共有507家基層法律服務機構,2200多名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11.25萬人。他們活躍在鄉村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一線,這使得廣西實現了一村一人民調解委員會全覆蓋、一鄉鎮一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

突出青少年法治宣教 涉外法律服務全覆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靖西市新甲鄉新圩中心小學,該市首個“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就落戶在這裡,這是孩子們開展法治主題班會的場所。靖西市司法局還定期到基地開展“法治傳幫帶”培訓課普及法律常識,組織邊境地區學生接受法治教育。校園裡,法治文化牆、法治文化走廊和法治宣傳展廳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孩子們心中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慢慢扎根。

除了“法治進校園”,憑祥市司法局聚焦涉外法治宣傳,通過在友誼關景點和口岸設咨詢點提供涉外法律咨詢。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邊防武警、志願者等組成的涉外法治宣傳服務隊,常年在這裡開展“送法進口岸”活動。

2019年11月,東興平安文化園的建成讓東興市民又多了一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普法陣地。

東興市平安文化主題公園一角。廣西司法廳供圖

東興市平安文化主題公園一角。廣西司法廳供圖

立基地、設站點、建公園,廣西依法治區氛圍日漸濃厚。“七五”普法實施以來,廣西的市、縣(市、區)整合資源加快法治創建,設立法治宣傳基地、中心培訓普法骨干,將村委干部、普法骨干、人民調解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等骨干力量充實到農村一線普法宣傳隊伍中,建立自治區、市縣、鄉、村、屯五級法治宣傳網絡,將法治宣傳有機融入日常調解、服務工作中去,逐漸形成“全域普法”的工作格局。

匯聚志願普法力量 法治文化穩固邊境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峙浪鄉,地處中越邊境地區。這裡的一座座山川、一條條河流之間,經常會出現韋忠、韋江、韋柯三兄弟的身影。

1981年,韋家老爹和三兄弟花了3700元錢買回了一台16毫米電影放映機,中越邊境上第一個為農村服務的放映隊誕生了。2012年9月,在邊防派出所支持下,韋家老大韋忠打出了“峙浪鄉愛民固邊電影放映隊”的牌子,義務宣傳愛國主義、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憲法法律法規,堅持面向農民、服務基層。

2018年3月,老三韋柯從哥哥手中接過“愛民固邊”電影隊長的責任和“第五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的光榮,扛著放映機繼續行走在崇左寧明縣的各鄉各屯。

韋家三兄弟為深入村屯放電影爬山涉水。寧明縣委宣傳部供圖

韋家三兄弟爬山涉水深入村屯放電影。寧明縣委宣傳部供圖

38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了中越邊境線上的29個村(屯),總行程20萬公裡,為邊境村屯群眾播放影片2萬多場,惠及邊境群眾近200萬人次。如今,電影隊人員也從最初的三兄弟發展到7個人。

“放電影前,我就先播點司法局發的普法光盤,現在還有U盤,更加方便了。”韋柯說,“邊境電影放映之路依然任重道遠,我們會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做扎根基層的法治文化傳播者。”

山歌普法同樣為法治文化助力。

74歲的靖西老人李西克,時常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吹著自制的田螺笛傳遞普法聲音。他把普法知識融入他擅長的靖西壯劇、八音、末倫及民間小調,唱進當地群眾的心坎裡。

防城港的京族山歌唱普法、崇左市大新縣寶圩鄉板價村民俗文藝隊的普法山歌,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廣西法治文化,都在八桂邊境上開花結果。

法治文化傳播,持續地引導鄉村群眾樹立法治思維。黨的十九大以來,廣西各級地方共有1177個戲劇院團參加各種法治宣傳活動,演出惠及917個鄉鎮,覆蓋率73%,惠及6318個行政村,覆蓋率52%。平安和諧之花綻放在壯鄉的巷陌街頭和村寨邊關。(彭遠賀、李琦) 

(責編:彭遠賀、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