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改革起——遼寧優化營商環境在路上

2020年01月15日08:4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風從改革起——遼寧優化營商環境在路上

摘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帽子,形成“投資正過山海關”的勢頭,遼寧的變化引人注目。

變化從何來?風從改革起。

背后是遼寧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優化營商環境下了真功夫,從而形成了投資升溫的好勢頭。

投資者紛至沓來

這是大連港集裝箱碼頭(2019年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工人在鞍鋼集團鞍鋼股份煉鋼總廠煉鋼四作業區進行生產作業(2019年7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盤點2019年的遼寧經濟,“投資闖關東”是最鮮明的亮色。

2019年10月,遼寧沈撫新區舉行奠基儀式,總投資193.2億元的31個項目集中開工。“一年來,投資者紛至沓來安營扎寨,企業用地都緊張了。”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幼學說,新區去年簽約210個項目,簽約數增長412%,簽約額1249億元,投資額增長346%。

沈撫新區是遼寧的一個縮影。剛剛過去的一年,遼寧幾乎每個月都有重大投資落地的消息。

2019年1月,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招商局集團出資整合大連港和營口港﹔3月,全球石油巨頭沙特阿美與中方企業在遼寧省盤錦市設立合資公司,打造世界級石化基地,投資額超百億美元﹔5月,萬達集團宣布將在沈陽投資800億元﹔6月,恆大集團與沈陽市簽署協議,在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投資約1200億元﹔9月,遼寧寶來企業集團與世界著名化工企業利安德巴賽爾工業公司簽訂合資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120億美元……市場對遼寧不斷投下信任票。

與以往相比,這一輪“投資闖關東”特色鮮明:

民資和外資是主角——

2019年1-11月,遼寧省民間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4.7%,佔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近7成。“資本的嗅覺最敏銳。”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說,民資外資競相在遼寧布局,一定是為機遇而來、因潛力而動。

新經濟和新動能是方向——

恆大集團1200億元的投資,重點在新能源汽車﹔沙特阿美在盤錦的石化項目,投產后將形成1500萬噸/年煉油、150萬噸/年乙烯和130萬噸/年對二甲苯的生產能力。這些都將為遼寧蓄積新的發展動能。

投資者“動心”也是為“新”而來。數據顯示,去年1-11月,遼寧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6.8%,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5%,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民間投資增長1.1倍。

深進入和廣覆蓋是特點——

隆冬的遼沈大地,戶外滴水成冰。在遼寧朝陽市龍城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總投資80億元的亞琦國際物流商貿城和中央商貿中心項目仍在加緊施工。去年1-11月份,朝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

“不僅是朝陽,遼寧西部的阜新、葫蘆島等地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也都超過10%。”遼寧省發展改革委投資處處長鄭廣輝說,這表明投資不僅僅限於沈陽、大連這樣的大城市,深度和廣度都出現明顯變化。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