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窮帽子 帶富鄉裡人

——記凌雲縣朝裡瑤族鄉九聯村貧困戶羅宗斌

2020年01月13日11:37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凌雲1月13日電 “我這幾年都收購朝裡瑤族鄉九聯村那荷屯羅宗斌家的紅薯,那品質好,加工出來的紅薯粉倍消費者受青睞。”水陸村王大姐如是說,近日,筆者帶著好奇,走進九聯村紅薯種植基地,在忙碌又熱鬧的勞動場景中見到了羅宗斌。

交流中羅宗斌介紹,廣西凌雲紅薯粉以口感順滑、經煮不爛等特點廣受青睞,暢銷縣內外,當前正是加工紅薯粉的季節,特別在下甲鎮的河洲、水陸村,村民們每家每戶都忙著制作紅薯粉,他8月種了26畝紅薯,3個多月的時間就有4萬多的收入。“在羅宗斌影響和幫助下,我家2017年起發展‘烤煙+紅薯(水稻)’輪作,年純收入近10萬元。”得知我們來意后正在收紅薯的村民韋保蘭滿面笑容地說道。

羅宗斌是九聯村那荷屯人,年輕的他命運多舛。2004年到本寨一戶人家當上門女婿,岳父已癱瘓多年,岳母經不住家庭的困難而改嫁他鄉。生活的重擔全壓在羅宗斌一個人身上,他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擊垮,而是變得愈發堅強。他在建筑工地打過臨工,幫別人種過地,隻要能賺錢,什麼臟活、苦活、累活他都干。

2015年,在新一輪脫貧攻堅精准識別時,他家以47分納入貧困戶。怎麼脫貧?脫貧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人隻要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

2016年9月在幫扶干部和村兩委的引導和鼓勵下,他在20畝桑園裡套種紅薯就收入4萬多元。功夫不負有心人,嘗到甜頭后的羅宗斌更加努力學習科各種學種植知識,不斷總結經驗,他發明的桑園套種紅薯技術提高了種植效益,得到專家的認可並在全縣推廣使用,還被縣鄉兩級聘請為農民專業技術員。2016年他家也成功脫貧摘帽。

2017年羅宗斌提出,由妻子韋秀連繼續發展產業,自己組建一支建筑施工隊的想法,得到全家的大力支持。說干就干,他立即自籌1萬余元並購買了攪拌機、腳手架等建筑設備,消息一傳開村裡年富力強、有豐富建筑施工經驗的村民便紛紛加入施工隊伍,專門從事村裡房屋土建工程和房屋裝修等工作。2017年至今,該隊伍活躍在扶貧易地搬遷安置工程建設、新農村建設等脫貧攻堅工作中,成為朝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加入了施工隊,不出鄉就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如今每天220元左右的收入,不錯啦。”在一民房建筑工地上村民韋建成一邊忙著砌房磚,一邊興奮地告訴筆者,以前靠打零工養家糊口的他,如今每天220元的收入讓他感到很滿足。

“甩掉窮帽子,帶富鄉裡人。”村民委主任羅干全說,羅宗斌通過發展種烤煙、紅薯(稻谷)、建筑、種桑養蠶等,年純收入達10萬余元。同時,兩年多來村裡有50多戶群眾走“羅宗斌模式”——“烤煙+紅薯(水稻)”+N產業,也先后甩掉貧困戶的帽子。

據了解,如今河洲、水陸被大家稱為凌雲紅薯粉村,村民主要靠種植和收購該縣其他鄉鎮特別是朝裡境內的紅薯,加工成紅薯粉出售,每公斤可賣30元以上,僅這兩個村紅薯粉加工產業的年產值就有800萬元左右。(黃元榮、韋軒、楊小節)   

(責編:劉佳、龐冠華)